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大乘之,88.8672ms
0   来示谓不再谈小乘之《四十二章经》,而谈大乘之《楞严》、《华严》。 弟就谈《楞严》、《华严》。 君岂不见“楞严二十五圣圆通”,有两位从调出入息而证漏尽,得阿罗汉乎?...
1 贼大乘之,比至荆门,其徒不成列,巨容发伏击之,贼大溃而走。 全晸铁骑急追之,比至江陵,十俘七八。 黄巢、尚让以余众徒济江。...
2 大乘之。 三世诸佛。 由此出兴。 不可思议。 具如首楞严说。 且凡外道六师。 亦能幻出宫殿天龙女乐大火大水。...
3 大乘之三解脱门者。 所缘诸法实相。 小乘则异于是。 今此果缘真实义。 而使以圣行刀验其所观者。 诚大乘之妙微密法矣。...
4 然后开九津于重渊,朋鳞族而俱游,学徒如林,英彦必集,由是外道高其风,名士服其致,大乘之业,于兹复隆矣。...
5 “何谓畅解大乘之业? 所入晓德不可称载,其乘广大旷然无极,为众生党行权方便,其德庄严不以为难,皆惠众生之所钦乐,以度无极化成大乘,悉知一切人心所行,欲度脱之越众缘起,不谓佛道为难得也!...
6 或有众生从大乘根学于声闻、缘觉之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之所归趣,而为颁宣大乘之业。 或有众生各缘异根而学大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各各别异则为解说。...
7 颂说无际大乘之业。 其口言辞。 遍十方空。 其大光明。 照诸佛土。 口所说言皆使众生。 各各得解。 其辞与同口所宣者。...
8 志在微妙大乘之业。 其心所念。 无有异业。 求六度无极。 其所求者。 未曾远离修四梵行。 习于明曜柔顺之法。...
9 阿难汝莫作小疑以毁大乘之业。 汝却后亦当发摩诃衍心。 莫以小道毁汝功德也。 阿难言唯唯天中天。 我从今日以去无复尔心。...
10 不信不乐大乘之业。 归于八恶悔之无及。 佛言善哉。 诚如所云。 所云无异。 忆念往古无数劫时。 发菩萨意。...
11 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 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 是为六。 佛于是颂曰。...
12 求道同心常愿俱发大乘之业。 一切人非人。 皆发无上正真之道。 悉有智慧。 悉行布施无有悭贪。 悉持经戒。 悉能忍辱。...
13 菩萨发大乘之业。 以僧那僧涅度脱一切人非人。 以波罗蜜示现众人。 以慈悲喜舍救济众人。 菩萨以儒软伏诸刚强。...
14 班宣诸佛不可称计大乘之业所布导慧斯等自谓是不可计乃逮佛名诸平等觉玄妙之地。 所行殊特。 不可称限。 乃至若干无央数劫亿百千垓。...
15 昔有龙见于大乘之东乡,邑人即其地祷雨屡应,因五龙堂以祀之。 (上四潭俱在县西。 ) 扶门潭在县西南安香里。...
16 应大乘者我当令入大乘之中。 欲令众生悉得寂灭。 非为寂灭少分众生。 以是深心宽大故。 一切众生皆应礼敬。...
17 大乘之中唯兹法义。 今既法义并陈无所遗矣。 故云义足。 疏依宗下三彰位所依之法。 染净虽通。 所显之义唯局于净。...
18 然此等诸法尽是大乘之中差别法义。 故云。 如是摩诃衍等。 诸佛秘藏者。 即大涅槃三德甚深。 是佛所证。 非因位能穷故名秘。...
19 我今欲忏所有重罪,令我于圣大乘之中得大智眼。 ’作是劝请礼拜已讫,还归本处安隐睡眠。 尔时,东方黄白大士阿楼那出时,虚空孕菩萨即来现身,于睡眠梦中,在彼犯重菩萨之前示现己身,教彼重罪初行菩萨大智方便悔所犯罪;...
20 此即是大乘之中起信之法。 是所示也。 三云何示者。 谓以巧便开一味大乘。 作法义二种。 分一心法。 复作二门。...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