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论语,15.625ms
0 所云厚薄,如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旨,即所谓“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也。 其云以推恩之次第言者,非是。...
1   ○论语   问人不知而不愠何以为君子曰学本已事何与于人即学至圣人亦分内耳若能识得真境到得实际则安身立命自有所在欲人知也何为曰在圣门则谁欤曰颜曽其人也即孔子下学上达不怨不尤亦只如此所以用舍行藏惟其所遇盖皆应迹无所繋于中也故曰遯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夫圣门之学始诸立心立心只在为己故门人首记焉所谓第一义者也...
2   ○论语【凡四十四】   论学而乎之三何为乎其疑之也将俾自考乎古之学者为已自考焉以进德也易曰视履考祥...
3   ○论语   贤贤易色 窃谓此主夫妇一伦言贤贤如关雎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车牵之辰彼硕女令徳来教易色如所谓情欲之惑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在妇为嫁徳不嫁容在夫为好徳非好色造端夫妇道理甚大若贤人之贤交友一伦已包之矣且与色颇不相涉好徳如好色可曰如不可曰易易者就情施于一人见一边不见一边之谓也...
4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称关雎以哀乐并言,自来莫得其解,毛序衍其说曰,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其解乐哀二字,殊非孔子之旨,自宋程大昌以后多疑之,谓与夫子之语,全不相似,当为卫宏所续,不也毛公,郑笺知其不可通也,乃云哀当为衷字之误也,然衷窈窕仍不可通,且孔子明言哀而改衷,与孔子言衷不合,朱注论语,求之未,得,则宜其有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之乐,孔子言哀不言忧,朱以哀字太重而改为忧,亦与孔子言哀不合,近儒刘台拱论语骈枝,谓兼关雎之三而言之,关雎葛覃乐而不淫,卷耳哀而不伤,引卷耳诗维以不永伤为据,魏源之曰,夫反侧忧劳,岂得谓专乐无哀,既哀矣,可不纟由其所哀何事乎,文王化行二南之日,太姒归周已数十年,而犹求之不得,寤寐绸缪何为乎,若谓后妃求贤,则以文王之圣,又得太姒之助,即未更得贤嫔,岂遂反侧堪哀,且哀而恐至于伤乎,岐周国尽于渭地,不至河,而云在河之洲,明为陕以东之风,非周国所采,而谓作于宫人女史,其可通乎,关雎房中之乐,后夫人侍御于君,女史歌之以节义序,岂惟有颂美无讽谕乎,锡瑞案魏氏刘,知关雎为讽谕,又以河洲非属岐周,正可为关雎非指文王太姒之证,而犹必以文王太姒为说,故仍不得其解,窃尝以意解之,关雎一诗,实为陈古刺今,乐而不淫,属陈古言,韩诗外传云,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去留有度,此之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属刺今言,班固离骚序,关雎哀周道而不伤,冯衍显志赋,美关雎之识微分,愍王道之将崩,哀即哀历道,愍王道之义,不伤谓婉而多讽,不伤激切,此之谓哀而不伤,班氏于哀而不伤中加周道二字,义极明晰,乐而不淫,关雎诗之义也,可见人君远色之正,哀而不伤,作关雎诗之义也,可见大臣讽之深,二义本不相蒙,后人并为一谈,又必专属文王太姒而言,以致处处窒碍,谓君子求淑女,则必以为文王求太姒,夫国君十五而生子,文王生武王,年止十四,有何汲汲至寤寐反侧以求夫人,且娶妻如之何,必告父父,文王亦非可结婚自由,而自求夫人者,此说之必不可通者也,毛云后妃之德,并未明指太姒,序言忧在进贤,则已有后妃求贤女之意,郑笺遂以为后妃寤寐求贤女,其义亦本于三家诗,列女汤妃有{新女}传引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贤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诗推度灾曰,关雎有原冀得贤妃正八嫔,是鲁齐诗已与郑笺意同,乃郑君之所本,然此亦是我而非正义,盖不妒忌虽为后妃盛德,要不得为王化之原,未足以冠全诗,且古诸侯一娶九女,夫人一侄一娣,是为九女,贵妾之数早定,不待后妃求之,故止可为旁义而不得为正义也,论其正义,是诗人求淑女以配君子,论其旁义,是后妃求淑女以配君子,皆不指定文王太姒,朱子知其不可通也,以为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贞静之德,为作是诗,如其说,不知宫人为何人,以为文王之宫人,不应夫人未至,而已先有宫妾,以为王季之宫人,尤不应知世子寤寐反侧之隐,且夫人之得不得,尤非宫人之所能求,是皆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者。...
5   韩退之注论语      张籍祭退之诗云鲁论未讫注手足今微茫是退之尝有论语传未成也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以昼作画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字浴乎沂以浴作沿字至为浅陋程伊川皆取之何耶又子畏于匡颜渊后曰吾以尔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死字自有意义伊川之门人改云子在回何敢先学者类不服也(闻见后録)...
6   卷一 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卷二 论语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论语...
7 据郑自序云“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至党锢事解,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为袁谭所逼,来至元诚,乃注《周易》”,都无注《孝经》之文,其验一也。...
8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 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
9 先生曰:好与贤说一部论语。 子发愕然,意日刻如此,何由欵其讲说。 已而具饮酒五行,只说他话。 及茶罢,掀髯曰:聴说论语,首举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0   论语      汉儒专以论语名门或曰鲁论或曰齐论北宋之时赵普犹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南宋以后始以学庸论孟为四书而破汉儒之陋也...
11 盖自易、诗、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悉为之推明演绎,以至三礼、孝经,下迨屈、韩之文,周、程、张、邵之书,司马氏之史,先正之言行,亦各为之论著。...
12   子曰:《论语》所载,其犹权衡尺度欤! 能以是揆事物者,长短轻重较然自见矣。      子曰:敬则虚静,而虚静非敬也。...
13 故《论语》曰「生而知之」者,义理耳。 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行事之实。 此则可谓定论矣;...
14 (《论语》)譬如十日之程,一二日就要到,必敝车马伤足,而反不得到矣,故曰“不达”。 (《存疑》)   其进锐者,其退速。...
15 继之《论语》,以践其实。 终之《孟子》,以约其旨。 而所谓恍然于心者,随在而有得以得之矣。 于是乎读《易》而得吾心之阴阳焉,读《诗》而得吾心之性情焉,读《书》而得吾心之政事焉,读《礼》而得吾心之节文焉,读《春秋》而得吾心之名分焉。...
16 凡远乎《易》、《论语》、《孟子》之书者,性之说大致有三:以耳目百体之欲为说,谓理义从而治之者也; 以心之有觉为说,谓其神独先,冲虚自然,理欲皆后也;...
17   说见书及论语,皆贤人之事也。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此言“士希贤”也。   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18 《论语》谓之识,《易》谓之蕴,《书》谓之念,作圣之始功,《蒙》之所谓“果行育德”也。 故通乎《素问》之言天者,可与言德。...
19 论语。 为孔氏书。 故居首。 中庸大学。 皆子思所作故居次。 子思先作中庸。 戴礼列为第三十一。 后作大学。...
20   论语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接闻夫子之语也郑康成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汉兴传者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三家传鲁论者龚奋夏侯胜韦贤贤弟元成扶卿夏侯建萧望之齐论语则有问王知道二篇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传之者王吉王卿贡禹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古论语出孔壁中二十一篇有两子张篇次与齐鲁不同孔安国为传马融亦注之张禹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包咸周氏并为章句郑元就鲁论张包周之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焉魏何晏又为集解梁陈郑何并立于学官唐则专用何注而郑注亡矣至南宋朱子始以论语孟子及礼记中之中庸大学二篇合为四书盛行于世凡四书类及经总义类皆附于此...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