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地理志,34.1797ms
0 州郡国邑之号,并刘向所分,载于《汉书地理志》,其疆境交错,地势宽窄,或有未同,多因春秋已后,战国所据,取其地名国号而分配焉。...
1 ”《地理志》曰:“南阳平氐县,王莽之平善也。 ”《风俗通》曰:“南阳平氐县,桐栢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
2 ”《汉地理志》曰:“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皆为分星,以视吉凶。 ”      地数...
3 翟云升云:“《地理志》常山郡有灵寿、浦吾,皆山邑,故曰高邑。 ”按:中爻艮山坎北,故曰恒山。 恒山,北岳也。...
4 晋书地理志。 环卢种菜茹。 茹固有食义。 连引义。 而此则训为菜茹之茹。 故下云拔茅连茹。 焦循以茹字属下读。...
5 ○正义曰:《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郡有美阳县,《禹贡》岐山在西北,周文王所居也。 皇甫谧云:“今美阳西北有岐城旧趾是也。...
6  《地理志》:出定陵县高陵山。  鲁阳,今汝州鲁山县; 定陵,今颍昌府舞阳县。 至蔡州褒信县入淮。 杜氏曰:至褒信入睢。...
7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曰:言使臣乘马,行于此道。   皇皇者华 莘莘征夫。 《外传》。 《国语》、《说文》同。...
8 ”《汉书·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灊县,则霍山在江北。 而与江南衡为一者,郭璞《尔雅》注云:“霍山今在庐江灊县,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
9 司马贞注《夏本纪》、颜师古注《地理志》,其说与颖达相似,故不多取。 《蔡传》较劣,其本师文集语录所言《禹贡》山水如龙门、太行、九江、彭蠡等说,亦不能善会其意,而有所发明,况其他乎。...
10 故《地理志》杨州霍山为南岳者,山今在庐山,彼霍山与冀州霍山在嵩华者别。 云“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或省文”者,五岳、四渎相对若天地,故设经省文,惟见五岳也。...
11 云“齐曰营丘”者,《地理志》云,临淄县,齐大公所封。 案《释丘》云:“水出其前而左,曰营丘。 ”以水营绕,故曰营丘。...
12 《地理志》河南郡有宛陵、新郑,各自为县。 晋世分河南而立荧阳,废新郑而入宛陵,故郑在宛陵西南也。 又《地理志》颍川郡有鄢陵县。...
13 案《汉书·地理志》云:“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但童谣嬉戏之言,及俗有所记志可以通此书者,亦采用之,若“奚梳”注引齐人谚曰“上山斫檀,奚梳先殚”、“蛸”注云“俗呼为喜子”之类是也。...
14 【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 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 通作豫。 【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15 见地理志。 县各本作亭,今正。 凡县名系于郡,亭名乡名系于某郡某县。 〖注〗金文□字习见,从□〔单斤〕声,借为祈。...
16 汉地理志: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 教 平读外动字,俗解「使令」也,如「悔教」「肯教」之属。 去读名字兼动字,训也,令也,下所效法也。...
17   《汉地理志》:武帝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曰豫州(部颍川、汝南、沛凡三郡,梁、鲁二国),曰冀州(部魏、巨鹿、常山、清河四郡,赵、广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间凡六国),曰兖州(部陈留、山阳、济阴、泰山、东郡凡五郡,城阳、淮阳、东平凡三国),曰徐州(部琅邪、东海、临淮凡三郡,泗水、广陵、楚凡三国),曰青州(部平原、千乘、济南、北海、东莱、齐凡六郡,菑川、胶东、高密凡三国),曰荆州(部南阳、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南郡凡六郡,长沙一国),曰扬州(部庐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凡六郡,六安一国),曰益州(部汉中、广汉、武都、犍为、越巂、益州、牂牁、蜀凡六郡),曰凉州(部陇西、金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郡凡九郡),曰幽州(部勃海、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涿、代凡十郡,广阳一国),曰交州(部南阳、郁林、苍梧、交、合浦、九真、日南七郡),曰并州(部太原、上党、西河、朔方凡四郡)。...
18 ○正义曰:案《地理志》云“齐地南有太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是也。 ○注“权铨衡”至“度物也”。 ○正义曰:权重衡平,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19 ”《地理志》云:“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复故。 景帝二年复为临江郡,中二年复故,属荆州。...
20 昭帝末年为博士,案此孔安国古文尚书,但有经而无传之明证也,汉人重家法,欧阳生至歙八世,皆治欧阳尚书,霸为安国从孙,如安国有师说,霸岂得舍而事夏侯,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则孔氏之家学,转在夏侯,而非传安国矣,盖古文无师说,博士必以今文师说教授,故夏侯师说,有与古文尚书相出入者,班氏世习夏侯尚书,汉书引经,与史记引欧阳说颇不同,而汉书又间用古字,其异同皆可考而知,孔氏所谓起其家者,不过守此孤本,传为家学耳,逸十六篇本之杜林,之孔壁,卫贾马郑,递相授受,马融以为绝无师说,郑亦不注逸书,观于逸书之无师说,又安国古文尚书,有经无传之明证也,有经而无师说,与无经同,况并此真经而亡之,乃以赝鼎乱真,奚可哉,二十九篇以外之古文,既不可信,二十九篇之有,有古文说,盖创始于刘歆,歆欲建立古文,必有说义可方教授,周礼左氏传,皆由刘歆创通大义,有明文可据,则古尚书说出于东汉之初者,亦由刘歆创立可知,如以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以六宗为乾坤六子,以父师为箕子,以文王为受命,九年而崩,歆说至今可考见者,皆不与今尚书说同,是其明证,刘歆为国师,王璜涂恽皆贵显,涂恽授桑钦,则汉书禹贡引桑钦说,又在刘歆之后,汉书地理志,于禹贡引古文说,必分别言之,则其余皆今文可知。...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