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元史云,33.2032ms
0 七年正月辛巳朔元来告日当食故停贺正礼百官素服以待不食元史云: "是日日食帝斋居损膳辍朝贺。 " #高丽史47卷-志1-天文1-日薄食晕珥及日变-183...
1 元史云。 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 以丝为本。 每银五十两。 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 并从丝例。 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
2 元史云:天历二年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 庙修于明正统十二年,重建于嘉靖辛亥。 朱国桢涌幢小品云:仪门塑十三省城隍皆立像相对,每岁顺天府官致祭。...
3 元史云:明宗北狩,过阿儿厮兰之地,纳罕禄鲁氏。 延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 罕禄鲁氏,即瀛国之后也。...
4 余按元史云:"流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诸岛与流求相对,天气清明时,望之隐约,如烟如雾。...
5 元史云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每一贯同交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钞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初钞印以木为板十三年铸铜易之元至大四年罢行至大银钞铜钱杨朵法曰法有便不当视立法之人为废置铜钱与楮币相权而用古之道也何用遽废耶言虽不用时论是之...
6 元史云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每一贯同交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钞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初钞印用木为板十三年铸铜易之元至大四年罢行至大银钞铜钱杨朵法曰法有便不当视立法之人为废置铜钱与楮币相权而用古之道也何可遽废耶言虽不用时论是之...
7 袁桷字伯长 【见苏天爵撰墓志】 自号清容居士 【至正志本传】 又号见一居士 【见清容居士集隐仙记诸篇】 庆元路鄞县人 【见墓志】 宋同知枢密院韶之曾孙 【元史本传】 知严州似道之孙元同知处州路洪之子 【见墓志】 幼颖悟绝弃弱弄 【至正志本传】 生长富贵而力学清苦读书每至达旦 【见墓表】 尝谓宋季程文(冗辱)滥糜烂而不可救益自奋励希古作者耻以门荫补官 【至正志本传及嘉靖志本传】 年二十余部使者举懋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不就 【墓志及元史本传】 成宗大德初阎复程巨夫 【按元史作程文海其初名也】 王构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秩满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迁修撰历两考除待制进拜集贤直学士久之移疾去俄以原官召寻改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英宗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帝初辞归四年八月三日卒年六十二 【按墓志及至正志并作六十二元史云六十一误也】 初授将仕佐郎 【见清容集进郊祀十议状】 积阶至奉议大夫讣闻赠中奉大夫江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陈(上□下田)郡公谥文清 【以上并见墓志及至正志元史本传】 成宗初建南郊桷官检阅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精博采用之仁宗设进士科取士时贡举久罢无能知旧法者有司谘桷而后行桷两为廷试读卷官一为会试考官再为乡试考官至治闲郓王秉国宪度号令桷实襄赞之上亲行祫享礼增广庙制桷亦预其议奉诏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多裨国论 【四字见至正志本传】 会将修宋辽金史桷请搜访遗书条具凡例以进事不果及告归而史馆当修英宗实录桷以吕思诚宋褧王守诚苏天爵荐既卒二十余年顺帝诏修三史遣使求郡国遗文故事桷孙诸暨州同知(目严)独以家书数千卷上之诏擢(目严)秘书监著作郎桷所著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易说若干卷春秋说若干卷 【以上并见墓志】 袁氏旧书目袁氏新书目 【见清容居士集】 读书记 【见闻性道康熙鄞县志】 四明高僧传 【见四明文献】 文集刊于家易春秋二解未脱稿 【至正志本传】 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 【见   钦定四库全书延佑四明志提要】 少从奉化戴表元同乡王应麟天台舒岳祥诸遗老游 【见墓志及至正志本传】 既又接见中原文物与虞集马祖常王士熙诸人上下其议论贯串经史考核百家自天官律历井田王制兵法民政该通委曲务求实用不为空言又于近代礼乐之因革官阀之迁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子之略录悉能推本原委指其归趣当是时海宇乂安年谷丰衍 【并见墓志】 大德延佑为元治极盛之际 【见   钦定四库全书清容居士集提要】 而桷再入集贤八登翰苑践历清华垂三十年 【见王瓒撰谥议】 凡朝廷制册3啈皒O版多出其手故其文章博雅奇丽 【见墓志】 气象光昌蔚为承平雅颂之音 【见清容集提要】 海内士取以师法文体为之一变 【见墓志】 以之称一代巨公无媿矣 【见清容集提要】 始宋宝佑闲丞相吴潜判庆元府开城西新河曰后当有以文士起宦族者 【见清容集史静清墓志】 至是桷果以文章显...
8   (臣)等谨案辽金二史西夏传皆云夏主拓跋魏之后名思恭唐僖宗末年赐姓李元史云其先姓于弥氏岂拓跋其总称而于弥其分 ...
9   上南志云建昌城外二河曰怀逺曰宁逺俱流入泸水以合金沙江滤水在治南十里外有光福寺旧泸山寺也元史云其水深广而多瘴鲜有人行春夏常热可燖鸡豚然诸葛武侯渡处尚在下流与会川卫相近志云海子在城东十五里人多游泛其中又东南十五里曰螺髻山以形似名东百三十里曰凉山羣峰竞爽四时皆寒近松坪腻乃之界...
10 鸦龙江即古若水水经注若水经越巂大筰县入绳而不言其源所从出一名西月河唐书地理志云渡黄河四百七十里至众龙驿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又经犁牛河按黄河犁牛河二水中间别无他水然则西月河当即今之鸦龙江是矣其数里亦相合源出巴颜喀喇山东南名玛楚河木鲁乌斯经流山之阳星宿海正当山之阴其地为青海部落固祭土司玛楚河东南流百余里经称多土司折南流四十里经拉布土司受一小水又东南流二百里左受二枝流右纳三泊水三泊者南曰拉木错泊中曰囊必泊北曰噶拉木泊相连如贯珠西北流入玛楚河又南流百里经春科土司入四川边徼乃名鸦龙江又东南流左右各受一小水经蒙葛结土司又东南二百里右纳杂楚河又流南百里有一枝河发源青海卓作克阡通拉山东北来会折南流百五十里谢楚河东来源出束暑土司鄂衣楚河西来源出林总土司南流百里转东南经霍尔百利甘赍麻书二土司二百余里南入鸦龙江并会又南流少西百二十里至纳林冲左受一枝流有二源一出束暑一出绰布斯甲西南流经瓦述更乎霍尔章谷三百余里入鸦龙江又南流五十里右受楚穆河源出土占对东流四百余里入鸦龙江又南至上渡为喀木番商运茶之道转东南经喇滚土司而西南而南流三百里至中渡泛为进藏驿道设外委一员管理渡船江之东为明正宣慰司所辖江之西为里塘宣抚司所辖左纳八角楼之水右纳麻盖宗之水又南流百二十里至下渡入宁远府界屈曲二百里至赶到底与打冲河会源出泸沽湖东南流经左所合浪筑盐源白盐井三水又瓦述曲登之水自北来会东流入于鸦龙江自此以下遂名打冲河又东经怀远营折南流五百里至迷易土司与安宁河会源出冕宁县北百余里南流经县治东又南流二百里经府城西又南二百里至永定营转西南百五十里入打冲河西南入于金沙江丽江府志指鸦龙江为古泸水引元史云水源广而多瘴鲜有行者春夏常热可燖鸡豚诸葛武侯五月渡泸即此水也元李景山云益州记水经俱以泸水在永昌不韦县寰宇记以为在巂州会川县景因出使越巂考泸水源盖建昌泸川驿有孟获城又有泸古州孔明渡泸繇巂州入益州此名渡泸为有验余按鸭龙江上中下三渡在唐宋之世为吐番入寇之道至于武侯南征由巂入益先逾大度河后渡金沙江不必经由鸦龙汉时巂州即今宁远永昌即今会理虽置郡日久尚取道于马湖其北路隔绝于旄牛国不能通也...
11 鸦龙江即古若水水经注若水经越巂大筰县入绳而不言其源所从出一名西月河唐书地理志云渡黄河四百七十里至众龙驿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又经犁牛河按黄河犁牛河二水中间别无他水然则西月河当即今之鸦龙江是矣其里数亦相合源出巴颜喀喇山东南名玛楚河木鲁乌斯经流山之阳星宿海正当山之阴其地为青海部落固祭土司玛楚河东南流百余里经称多土司折南流四十里经拉布土司受一小水又东南流二百里左受二枝流右纳三泊水三泊者南曰拉木错泊中曰囊必泊北曰噶拉木泊相连如贯珠西北流入玛楚河又南流百里经春科土司入四川边徼乃名鸦龙江又东南流左右各受一小水经蒙葛结土司又东南二百里右纳杂楚河又流南百里有一枝河发源青海卓作克阡通拉山东北来会折南流百五十里谢楚河东来源出束暑土司鄂衣楚河西来源出林总土司南流百里转东南经霍尔百利甘齎麻书二土司二百余里南入鸦龙江并会又南流少西百二十里至纳林冲左受一枝流有二源一出束暑一出绰布斯甲西南流经瓦述更平霍尔章谷三百余里入鸦龙江又南流五十里右受楚穆河源出土占对东流四百余里入鸦龙江又南至上渡为喀木番商运茶之道转东南经喇滚土司而西南而南流三百里至中渡汛为进藏驿道设外委一员管理渡船江之东为明正宣慰司所辖江之西为里塘宣抚司所辖左纳八角楼之水右纳麻盖宗之水又南流百二十里至下渡入甯远府界屈曲二百里至赶到底与打冲河会源出泸沽湖东南流经左所合浪蕖盐源白盐井三水又瓦述曲登之水自北来会东流入于鸦龙江自此以下遂名打冲河又东经怀远营折南流五百里至迷易土司与安甯河会源出冕甯县北百余里南流经县治东又南流二百里经府城西又南二百里至永定营转西南百五十里入打冲河西南入于金沙江丽江府志指鸦龙江为古泸水引元史云水源广而多瘴鲜有行者春夏常热可燖鸡豚诸葛武侯五月渡泸即此水也元李景山云益州记水经俱以泸水在永昌不韦县寰宇记以为在巂州会川县景因出使越巂考泸水源盖建昌泸川驿有孟获城又有泸古州孔明渡泸繇巂州入益州此名渡泸为有验余按鸦龙江上中下三渡在唐宋之世为吐番入寇之道至于武侯南征由巂入益先逾大度河后渡金沙江不必经由鸦龙汉时巂州即今甯远永昌即今会理虽置郡日久尚取道于马湖其北路隔绝于旄牛国不能通也...
12 金史宁府初为宁州太宗以建都升为府天眷六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后置上京海兰(宁古塔河名旧作曷懒今改)等路提刑司户三万一千二百七十东至呼尔哈(宁古塔河名旧作胡里改今改)路六百三十里(按今自吉林乌拉至宁古塔城七站六百五里亦约略相同也)北至夫余(另条见前旧作蒲与今改正)路七百里东南至率賔(旧作恤品今改详后)路一千六百里(按渤海以率賔故地为率賔府领华益建三州明统志率賔河在建州东南路名当取诸此上京广轮千里有余白山黑水皆在焉即我朝肇兴之地也)南至海兰路一千八百里(按元史云海兰路南近髙丽考海兰河凡数处今取其近髙丽者又原文脱南字今据元史増)县三宁县(倚)与府同时置有长白山青岭玛奇岭巴延(满洲语富也旧作勃海今改)淀绿野淀阿勒楚喀河混同江有得胜陀国言额特赫噶珊(旧作忽土皑葛蛮今改正满洲语额特赫胜也噶珊村也原解是而译讹)太祖誓师之地也曲江县初名镇东(按今宁古塔城西南八十里有莲花池相传为金时之曲江)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宜春县大定七年置有鸭子河...
13 】 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 【案元史云淮东宣慰使。 】 曰希□,曰希□,曰希□。 【案元史以为皆铸子。...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