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五下分,33.2031ms
0 持斋、晡利多,罗摩、五下分, 心秽、箭毛二,鞞摩那修学, 法乐比丘尼,拘絺罗在后。 《晡利多品持斋经第一》...
1 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 成阿那含。 时摩诃男及五百优婆塞。 闻此法已。 心生欢喜。 而白佛言。 世尊。 甚为希有。...
2 如第三果离五下分。 有义。 此地第七识中俱生烦恼一切远离。 有义。 此地第六识中。 俱生我见一切远离。 非第七识。...
3 五下分。 二不善。 谓欲爱恚结。 一无记。 谓身见。 二当分别。 谓戒取疑。 欲界系是不善。 色无色界系是无记。...
4 为五下分(云云)。 罗汉或出有佛世。 或出无佛世。 故非独一之行。 辟支决定出无佛世。 故名独一之行。 《圣行品上》...
5 更加贪嗔名五下分。 如妙乐云。 言下分者。 贪虽通上。 不是唯上。 嗔一唯下。 更不通上。 余三遍摄一切见惑。...
6 五下分中贪欲嗔恚五行。 身见见苦断。 戒盗二行。 疑四行。 见中身见边见见苦断。 邪见见盗四行。 戒盗二行。...
7 余残十五下分中贪欲嗔恚。 次第生五心。 余残及五见生十五心。 爱身中鼻舌更爱。 次第生五心。 眼耳身更爱。...
8 五下分为二百。 五上分为三百。 尘沙为四百。 无明为五百。 下文合譬云烦恼险难恶道义相扶也。 入空观能过三百。...
9 五下分为二百。 五上分为三百。 尘沙为四百。 无明为五百。 次约观智者。 空观智知三百。 假观智知四百。 中观智知五百。...
10 又云五下分五上分。 为二十年也。 又云犹于二乘法中断思惑故。 名二十年。 又云依二使人。 共断余结故。 名二十年也。...
11 斯陀含侵五下分亦非善人。 虽非善人实非凡夫。 若世智断惑。 虽无事障实非圣人。 如此两条尚须助道。 况根钝遮重而不修对治云何得入。...
12 虽断欲界五下分六品。 余三品在。 亦应忏悔。 虽断五下八品尽余一品在。 虽断色尽余无色分在。 亦须忏悔。 虽入有余涅槃犹有果身在。...
13 断五下分因缚。 五下分果身犹未尽。 是名坏身因不坏身果。 如此四句存坏不同。 皆不随一相。 随一相者。 所谓修尘共观。...
14 欲界九品五下分尽即是阿那含果。 阿那含有十一种。 带果行向即是阿罗汉向。 进断上二界思惟也。 非想九品尽即是阿罗汉果。...
15 舍利弗言:“五下分已尽、已知,是名得清凉. ”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清凉耶? ”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16 如是一切五下分悉摄故。 可恶卑下同义。 复次二种下。 界下及众生下。 界下者欲界。 众生下者凡夫。 贪恚系故。...
17 五下分果身犹未尽。 是名坏身因不坏身果。 如此四句存坏不同。 皆不随一相。 随一相者。 所谓修尘共观。 观一念贪恚痴心。...
18 断五下分烦恼。 于彼化生。 而般涅槃。 不还此世。 长者此是一法。 如比丘不放逸勤念正智寂静行心未解脱得解脱诸漏未尽得漏尽未得无上安隐得安隐。...
19 五下分烦恼。 五上分烦恼五道。 五心荒。 五心缠。 五怖。 五怨。 五无间。 五犯戒。 五非法语。 五不乐。 五相憎。...
20 若人五下分烦恼断。 身见疑戒取欲爱嗔恚。 以圣道一时俱断。 得上道思惟断色行。 无色行烦恼无余断未断。 是名趣阿罗汉果证人。...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