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70-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59至卷263-滞下门

     太阴阳明篇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注 入五脏者,谓太阴之行气于三阴,太阴病则五脏之气皆为之病矣。脾气逆则胀满,太阴为开,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而为飧泄,久则为肠澼矣。】      六元正纪大论   太阳司天之政,四之气,风湿交争,民病注下赤白。    【注 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注下赤白者,湿热之交感也。】     灵枢经      经脉篇   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肠澼。    【注 气逆于下所为也。】     扁鹊难经      滞下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滞下脓血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痢,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濇者,必圊脓血。     中藏经 【汉 华佗】      论脏腑虚实寒热生死   病肠澼者,下脓血,病人脉急皮热,食不入,腹胀,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   脾者土也,虚则多癖,喜吞酸,利不已。脾气虚则大便滑,小便利,汗出不止,五液注下,为五色注下利也。   肠癖转筋,脉极数者,死。肠癖下白脓者,死。肠癖下脓血,脉悬绝者,死;滑大者,生。肠癖下脓血,身有寒,脉绝者,死。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热冷疳蚀诸痢论   余立身以来,三遭热痢,一经冷痢,皆日夜百余行,乃至移床就厕,其困笃如此。但率意自治者,寻手皆愈,乃知此疾天下易治。但纵性之徒,率情骄倨,良药苦口,不能克己早饵,朝遇暮过,望其自瘥,疾势日增,胃气渐弱,心力俱微,食饮与药皆不能进。既不得愈,便称痢病难治,斯皆自误也。学者须深达斯旨。然此病随宜服一物,皆得差之。惟须力意苦己服食,以瘥为限,则无不愈也。又大须慎口味,重者瘥瘥 原缺,据《千金》卷十五热痢补。后百日,次者一月日。所以常哀[常哀 原作「当衰」,按《千金》卷十五热痢改。]骄恣者,不能自慎,兴言及此,以为至慨矣。古今痢方千万首,不可具载,此中但撮其效者,七八而已。虽然,宏之在人也。何则?陟厘丸、乌梅丸、松皮散等,暴痢服之,何有不瘥?其温脾汤、建脾丸,久下得之,焉能不愈?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无复节度,多睡眼濇;蛊则纯痢瘀血。热则多益黄连,去其干姜;冷则加以热药;疳则以药吹灌下部;蛊毒则以蛊法治之。药既主对相当,痢者复自勉励服饵,焉有不愈者也?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所食诸食,皆须大熟烂为佳。亦不得伤饱。此将息之大经也。若将息失所,圣人不救也。   下利脉滑而数,有宿食,当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为未止,急下之。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