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51-伤寒心法要诀-清-吴谦

  【注】伤寒,谓伤寒无汗之实邪也。酒病,谓病酒状似中风也。桂勿与,谓皆勿与桂枝汤也。误与伤寒,则表气愈固,里气更逆,呕吐不已也。误与酒病,则湿热内酿,伤营吐血脓也。此皆误用桂枝汤之变证,当随其变证治之可也。尺迟,谓伤寒尺中脉迟也。服麻,谓服麻黄汤发汗,遂致汗出不止,名曰漏汗也。肢急,四肢拘急也。小便难,谓小便少而难也。伤寒脉证,当用麻黄汤发汗,若尺中脉迟,是营气不足,不可发汗。若误发之,则致漏汗恶风,四肢拘急,小便难等变证也。当以桂枝加附子汤救逆可也。微弱,谓大青龙证脉微弱也,汗风,谓大青龙证自汗恶风也。大青龙证脉不浮紧,若浮缓而微弱反汗出,是大青龙脉证未具也。误以大青龙发之,致其人厥冷筋惕,心悸头眩,热仍不退,身肉 动也。振振欲擗地,谓耸动不已,不能兴起欲堕于地也,此皆误与大青龙汤发汗之变证,当以真武汤救逆可也。详太阳篇。   卷一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注】伤寒一日太阳受病,二日阳明受病,三日少阳受病,此其传经之常也。若初病颇欲吐,烦躁脉数急者,谓邪盛传经而不解也。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无所苦者,谓邪衰不传,欲自愈矣。   卷一   阳明表病脉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注】太阳未罢,又传阳明,太阳表邪怫郁,阳明肌热,为阳明经表病也。葛根表阳明,谓葛根汤主治阳明表病也。浮长,谓阳明之表脉也。缘缘面赤连额头疼,发热恶寒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得宁,皆谓阳明经之表证也。用葛根汤解两经之邪也。详阳明篇。   卷一   阳明热病脉证   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   【注】太阳已罢,而传阳明不传少阳,亦未入腑,其热渐深,表里俱热,为阳明经热病也。白虎热阳明,谓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病也。脉长洪,谓阳明之热脉也。烦躁口渴,引饮汗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皆谓阳明经热病之证也。用白虎汤解阳明表里俱热也。阳明未罢,又传少阳,亦阳明热病也。合柴,谓白虎合小柴胡汤,治阳明经热证,兼见少阳经弦脉,寒热往来,口苦耳聋,目眩而呕,胸胁痛之病也。详阳明少阳篇。   卷一   阳明腑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蒸蒸潮热 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注】脉大腑阳明,谓热邪入腑,阳明当脉大也。曰胃实,曰大便难,曰脾约,谓腑病受邪之不同也。脾约者,太阳阳明也。胃实者,正阳阳明也。大便难者,少阳阳明也。   皆为可下之证,不无轻重之别。然必蒸蒸潮热,身肢 然汗出,或满或痛,始可议其微、甚,以三承气汤、麻仁丸下之可也。详阳明篇。   卷一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热证无汗亡津液,燥渴仍从白虎痊,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欲知定硬识矢气,不转微涩下之冤。舌滑尿白小便数,便硬休攻导自安。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注】阳明表证应无汗,反有汗,是从风邪传来,仍从表治,宜用栓枝加葛根汤。阳明热证应有汗,反无汗,是或吐、或汗、或下亡其津液。若无燥渴,则从表治,若有燥渴、仍从热治,宜用白虎汤。胃实自汗潮热,原应下之,若有恶寒浮缓之表,宜先解表。表解已、乃可攻之,欲知大便硬定未定,当少与小承气汤,转矢气者,已成定硬,当与大承气汤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未成定硬,攻之必溏,勿更与也。若脉微涩者,亦不可下,下之则冤死也。舌滑、尿白、里热微也,虽小便数、大便硬,其热远在广肠,亦不可下,用蜜煎猪胆导法自可安也。凡小便数多,知大便必硬,虽大便硬而无或满、或痛之苦,当审其小便日几行,日减数少,是津液还于胃中,慎不可攻,不久必自大便出也。详阳明篇。   卷一   少阳脉证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