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守敬按:《初学记》二十引《风俗通义》,与《广雅》同

守敬按:《初学记》二十引《风俗通义》,与《广雅》同。蔡邕《独断》,夏曰钧台,殷曰牖里,周曰囹圄,稍异。又《月令 正义》引《郑志》,崇精问曰,狱,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钧台,囹圄,何代之狱?焦氏答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以圜土专为周狱,以囹圄为秦狱,大异。至《初学记》又引《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嵇留,则尽变名,更异之异矣。昔殷纣纳崇侯虎之言,囚西伯于此。守敬按:见《史记 周本纪》。散宜生、南宫括见文王,乃演《易》,用明否、泰始终之义焉。守敬按:《周本纪》,文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北堂书钞》九十九引《帝王世纪》云,文王居于牖里,演六十四卦,着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羑城北水积成渊,方一十余步,深一丈余,东至内黄,与防水会。守敬按:《金 地理志》,安阳县有防水。水出西山马头涧,守敬按:今水在安阳县西南二十里。东径防城北,卢谌《征艰赋》所为朱《笺》曰:当作谓。全、赵、戴改谓。沈作谓。会贞按:为、谓通。越防者也。守敬按:《史记 廉颇传》云,颇攻魏之防陵,拔之。《正义》,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寰宇记》称,《隋图经》云,汤阴县有防城,即纣囚文王于羑里,筑此城以防之,后因曰防城。《彰德府志》,在安阳县南愁思冈上。其水东南流,注于羑水,又东历黄泽黄泽详《淇水注》。入荡水。《地理志》荡阴县下。曰:羑水至内黄入荡者也。守敬按:《彰德府志》,羑水在汤阴县北八里,今与荡水别流入衡。 荡水又东,与长沙沟水合,其水导源黑山北谷。朱黑讹作里,赵改云:里山当作黑山,见《清水注》。会贞按:《清水注》之黑山,在淇水西,此黑山在淇水东,盖东西本一山,而淇水出其中,故东西皆有黑山也。考《寰宇记》卫县下,黑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引《魏志》,汉灵帝中平二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万余众,以掠魏郡,号黑山贼,即此黑山也。又《地形志》,魏德县有累山,亦黑山之误。《汤阴县志》,黑山在汤阴县西南三十五里。东流径晋鄙故垒北,谓之晋鄙城,名之为魏将城。守敬按:《地形志》,林虑郡有魏德县,天平二年置。《括地志》,魏德故城,一名晋鄙城,在卫县西北五十里,即公子无忌夺晋鄙兵地,故名魏德城。《一统志》,魏德故城在汤阴县南三十里。此《注》将字疑德之误。昔魏公子无忌矫夺晋鄙军于是处,守敬按:见《史记 信陵君传》。故班叔皮《游居赋》曰:过荡阴而吊晋鄙,责公子之不臣者也。守敬按:叔皮《游居赋》引见《类聚》二十八,不载此二语。其水又东,朱其讹作淇,赵改云:当作其,即长沙沟水也,非出隆虑之淇水。全、戴改同。谓之宜师沟。又东,径荡阴县南,又东,径枉人山山详《淇水注》。东北至内黄县,朱县讹作泽,赵改云:内黄,县名,非泽名,当作县。全、戴改同。县详《淇水注》。右入荡水,亦谓之黄雀沟。是水,秋夏则泛,春冬则耗。 荡水又东,径内黄城南,[六六]陈留有外黄,故称内也。守敬按:此二句,《地理风俗记》文,《淇水注》已引之。东注白沟。 洹水洹水出上党泫氏县。县详《沁水注》。会贞按:《汉志》隆虑下,国水东北至信成入张甲河,故书雅记皆无国水,为误字无疑。钱坫、洪颐 、汪士铎皆以国为洹字之误,[陈澧以洹水当国水而不改国字。]其说是也,但洹与国形声皆不相近,何以参错如此?按《文选 魏都赋》,淇、洹之笋,《注》引杜预《左氏传 注》曰,洹水出汲郡,汲即卫地也,洹或为园,洹音垣。因悟《汉志》之国,或本作园。又沿误为国也。或疑洹水至内黄入白沟,不至信成入张甲河,似《汉志》与《水经》异,不知魏武引淇水开白沟,故《水经》言洹水至内黄入白沟。西汉时,淇水至黎阳入河。行内黄之东北者,皆洹水也,故《志》言洹水至信成入张甲河。 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县详《浊漳水注》。守敬按:《汉志》隆虑之国水,即洹水之误。《续汉志》,林虑,洹水所出。《左传 成十七年》杜《注》,洹水出汲郡林虑县。《山海经》郭《注》同。《玉篇》亦云,出隆虑,是并以为出一县。此《经》则云出泫氏,《注》又云所出之洹山在长子,二县去隆虑甚远,又隔越重山,似无通流之道,然《经》、《注》凿凿言之,必自有凭。其称泫氏、长子异者,盖出二县之闲,《经》、《注》各举其一耳。《彰德府志》谓源出故上党泫氏县,经林虑山而洑,复瀑于善应、高平二山。《一统志》以为据,乃知洹水与济水同。《经》、《注》所云者,如出王屋之源也。《汉志》等书所云者,如出温县之流也。 东过隆虑县北。 县北有隆虑山,守敬按:《汉志》隆虑,颜《注》引应劭曰,隆虑山在北。《元和志》,林虑山在林虑县北二十里。南接太行,北运恒岳。《寰宇记》,山有三峯,南一峯名仙人楼,南第二峯名玉女台,北第三峯名鲁般门。《彰德府志》,在林县西二十里。昔帛仲理之所游神也,守敬按:《御览》六百六十三引《道学传》曰,帛和,字仲理,辽东人也。到西城山事王君,王君授之诀曰,作地仙在林虑山。《神仙传》七仲理入林虑山为地仙。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封周灶为侯国。守敬按:《史表》,高帝六年封。《汉表》谥克。应劭曰:殇帝名曰隆,[六七]故改从林也。守敬按:《汉志》颜《注》引应说同。两汉县属河内郡,建安中属魏郡。[《魏志 武帝纪》,建安十年,以林虑益魏郡。]《寰宇记》,魏属朝歌郡,[郡寻省,县当还属河内。]晋属汲郡。《地形志》,永安元年置林虑郡。在郦氏后,则郦氏时仍属汲郡。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