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青童君曰:我今乃離三惡道家,願得出離諸有家也

青童君曰:我今乃離三惡道家,願得出離諸有家也。不審何者為正教? 天尊曰:若有經文具十二印,應三洞者,是名正經。自此之外,皆名邪法,不可受持,當自請師審定分別。 青童君曰:云何名戒? 天尊曰:戒有二種,一者有得,二者無得。有得戒者,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二十七戒、百八十戒、三百大戒,止惡防非,未達方便,名有得戒。出離三塗,及人中苦,未入道分。若識諸法畢竟空寂,是名正戒,無持無犯,開正觀門,為道根本青童君曰:云何名為隱處山林? 天尊曰:是亦二種。下士小心,常畏諸塵之所染汙,故入巖阜林藪之間,避諸穢惡,靜然端拱,修寂滅行。上士在世,不畏塵勞,雖居世間,無所染汙,猶如珠如玉,體性明淨,處智慧山,依無相野,是名善解山栖之相。 青童君曰:云何名為念道之相? 天尊曰:夫念道者,道能制滅一切惡根,猶金剛刀無所不斷,猶如猛火無所不燒。念有二種。一念生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人中天上,三界特尊,是我歸依覆護之處。一念法身猶如虛空,圓滿清淨,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亦名道性。常以正念,不間餘心,是名念道。 青童君曰:請事要言。云何復名念經之相? 天尊曰:經有三種,大乘小乘,及以中乘。係心受持,常生信慕,存想不移,審知是法,是出世道,無他雜念,是名念經。若知諸法本無文字,正觀實相,達其旨趣,亦名念經,是名善解念經之相。 青童君曰:云何念師? 天尊曰:師者父也,我若無師,不能得道,是故應當遠近隨逐,心眼觀想,恒在目前,不替須臾,無他雜想,是名念師。又當正念:一切得道大聖眾真,通是師寶,皆能訓我,是良福田,係念歸依,心心相續,邪念不起,是名念師。 青童君曰:始蒙開明,諸疑永斷,來生男女無復疑惑。禮拜畢已,依位而座。 元始天尊抗手告眾:汝等當知,我之真身清浄無礙,猶如虛空不生不滅,常住善寂大智慧源,雖復窈冥,其精甚信。無量劫來,證此真體,恒安不動,超絕無倫,非聖所知,非凡所解。為眾生故,應見受身,遊入五道,稱緣開度,隨宜方便,皆使悟入。應物根性,權示色像,故名應身。而此應身,亦無生滅,無有去來,常住不變,為利一切,隱顯不同,發起精進,令無退轉。諸所應作,皆已畢訖,所未應行,道君自了。汝諸大眾,宜共奉承,勿於我所,生分別念。作是語已,即有飛雲丹霄八景玉輿,幢幡寶蓋,遍滿虛空,天灑香花,神龍伎樂,俄頃之間,一時同至。 天尊於是即登玉輿,冉冉昇空,大眾極目不復能覩。是時眾仙哽咽號慕,如失父母,仰空作禮,轉拜道君,而說偈曰:无上淨妙真智身,寂滅无相莫能覩。但見應身還本源,是故各懷大憂苦。 仰賴太上無極尊,猶如失母依慈父。我等沒在憂火中,唯願時霔甘露雨。 斷絕倒想戀著心,消除諸見滅邪趣。 太上道君告四座曰:汝等當知,一切諸法皆空寂相,生死道場性無差別,不應妄生去來之想。若始發意,當識無常,各求自度,離生死苦。天尊遺教,戒勸分明,努力勤修,早求解脫,勿懷憂惱,虛喪善功。說是語已,即與侍從還返玉京。諸餘神仙,十方來者,各禮道君,一時而退。 太玄真一本際妙經竟《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經名: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撰。九十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參校本:日本江戶影宋刻本。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序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湯液之劑備;黃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雖大聖人有意於拯民之瘓,必待賢明博通之臣,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人之所為,得行於永久也。醫家之務,經是二聖二賢而能事畢矣。後之留意於方術者,苟知藥而不知灸,未足以盡治療之體;知灸而不知針,未足以極表裹之變。如能兼是聖賢之蘊者,其名醫之良乎。有唐真人孫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而乃祖述農黃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攘扁鵲之《難》,方採倉公之《禁》,仲景《黃素》,元化《綠恢》,葛仙翕之《必效》,胡居士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之《百一》,自餘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極文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方,無不採摭。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至,成書一部,總三十卷,目錄一通。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婦人而次嬰孺,先腳氣而後中風,傷寒、癱疽、消渴、水腫,七竅之病,五石之毒,備急之方,養性之術,總篇二百三十二門,合方論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驗,四種兼包。厚德過於千金,遺法傳於百代,使二聖二賢之美不墜於地,而世之人得以階近而至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人善述之功也。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剖腹易心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途說而知。是以學寡其人,寢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見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恭惟我朝以好生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臣,正是墜學。臣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公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文之重復者削之,事之不倫者緝之,編次類聚,期月功至。綱領雖有所立,文義猶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乙》、《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金匱玉函》、《肘後備急》、謝士秦《刪繁方》、劉涓子《鬼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而又溯流以討源,如《五鑒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手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振別,無不考理。互相質正,反覆稽參,然後遺文疑義,煥然悉明。書雖是舊,用之惟新。可以濟含靈,裨明聖好生之治;可以傳不朽,副主上廣愛之心。非徒為太平之文致,實可佐皇極之錫福。校儼既成,繕寫伊始,恭以上進,庶備親覽。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都官員外,耶臣孫奇、尚書司封,耶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講臣錢象先等謹上。 本序夫清濁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淑落,萬物淳朴,無得而稱。燧人氏出,觀斗極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畫八卦,立庖廚。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