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兵书技巧家有《墨子》,而墨家复有《墨子》之书

兵书技巧家有《墨子》,而墨家复有《墨子》之书。惜此外之重复互见者,不尽见於著录,容有散逸失传之文。然即此十家之一书两载,则古人之申明流别,独重家学,而不避重复著录,明矣。自班固并省部次,而后人不复知有家法,乃始以著录之业,专为甲乙部次之需尔。郑樵能讥班固之胸无伦次,而不能申明刘氏之家法,以故《校雠》一略,工诃古人而拙於自用;即矛陷盾,樵又无词以自解也。 ──右三之二著录之创为《金石》、《图谱》二略,与《艺文》并列而为三,自郑樵始也。就三略而论之,如《艺文》经部有三字石经、一字石经、今字石经、《易》篆石经、郑玄《尚书》之属凡若干种,而《金石略》中无石经;岂可特著金石一略,而无石经乎?诸经史部内所收图谱,与《图谱略》中互相出入,全无伦次。以谓钜编鸿制,不免牴牾,抑亦可矣。如《艺文》传记中之祥异一条,所有地动图、瑞应翎毛图之类,名士一条之文翁学堂图、忠烈一条之忠列图等类,俱详载《艺文》而不入图谱,此何说也?盖不知重复互注之法,则遇两歧牵掣之处,自不觉其牴牾错杂,百弊丛生;非特不能希踪古人,即仅求寡过,亦已难矣。 ──右三之三若就书之易淆者言之,经部《易》家与子部之五行阴阳家相出入,乐家与集部之乐府、子部之艺术相出入,小学家之书法与金石之法帖相出入,史部之职官与故事相出入,谱牒与传记相出入,故事与集部之诏奏议相出入,集部之词曲与史部之小说相出入,子部之儒家与经部之经解相出入,史部之食货与子部之农家相出入,非特如郑樵之所谓传记、杂家、小说、杂史、故事五类,与诗话、文史之二类,易相紊乱已也。若就书之相资者而论,《尔雅》与《本草》之书相资为用,地理与兵家之书相资为用,谱牒与历律之书相资为用,不特如郑樵之所谓性命之书求之道家,小学之书求之释家,《周易》藏於卜筮,《洪范》藏於五行已也。书之易混者,非重复互注之法,无以免后学之牴牾;书之相资者,非重复互注之法,无以究古人之源委。一隅三反,其类盖亦广矣。 ──右三之四别类叙书,如列人为传,重在义类,不重名目也。班、马列传家法,人事有两关者,则详略互载之。如子贡在《仲尼弟子》为正传,其入《货殖》,则互见也。《儒林传》之董仲舒、王吉、韦贤,既次於经师之篇,而别有专传。盖以事义标篇,人名离合其间,取其发明而已。部次群书,标目之下,亦不可使其类有所阙,故详略互载,使后人溯家学者,可以求之无弗得,以是为著录之义而已。自列传互详之旨不显,而著录亦无复有互注之条,以至《元史》之一人两传,诸史《艺文志》之一书两出,则弊固有所开也。 ──右三之五别裁第四 《管子》,道家之言也,刘歆裁其《弟子职》篇入小学。七十子所记百三十一篇,《礼经》所部也,刘歆裁其《三朝记》篇入《论语》。盖古人著书,有采取成说,袭用故事者。(如《弟子职》必非管子自撰,《月令》必非吕不韦自撰,皆所谓采取成说也。)其所采之书,别有本旨,或历时已久,不知所出;又或所著之篇,於全书之内,自为一类者;并得裁其篇章,补苴部次,别出门类,以辨著述源流;至其全书,篇次具存,无所更易,隶於本类,亦自两不相妨。盖权於宾主重轻之间,知其无庸互见者,而始有裁篇别出之法耳。 ──右四之一《夏小正》在《戴记》之先,而《大戴记》收之,则时令而入於《礼》矣。《小尔雅》在《孔丛子》之外,而《孔丛子》合之,则小学而入於子矣。然《隋书》未尝不别出《小尔雅》以附《论语》,《文献通考》未尝不别出《夏小正》以入时令,而《孔丛子》、《大戴记》之书,又未尝不兼收而并录也。然此特后人之幸而偶中,或《尔雅》、《小正》之篇,有别出行世之本,故亦从而别载之尔。非真有见於学问流别,而为之裁制也。不然,何以本篇之下,不标子注,申明篇第之所自也哉? ──右四之二辨嫌名第五 部次有当重复者,有不当重复者。《汉志》以后,既无互注之例,则著录之重复,大都不关义类,全是编次之错谬尔。篇次错谬之弊有二,一则门类疑似,一书两入也;一则一书两名,误认二家也。欲免一书两入之弊,但须先作长编,取著书之人与书之标名,按韵编之,详注一书源委於其韵下;至分部别类之时,但须按韵稽之,虽百人共事,千卷雷同,可使疑似之书,一无犯复矣。至一书两名误认二家之弊,则当深究载籍,详考史传;并当历究著录之家,求其所以同异两称之故,而笔之於书,然后可以有功古人,而有光来学耳。 ──右五之一《太史公》百三十篇,今名《史记》。《战国策》三十三篇,初名《短长语》。《老子》之称《道德经》,《庄子》之称《南华经》,《屈原赋》之称《楚词》,盖古人称名朴,而后人入於华也。自汉以后,异名同实,文人称引,相为吊诡者,盖不少矣。《白虎通德论》删去德论二字,《风俗通义》删去义字,《世说新语》。删去新语二字,《淮南鸿烈解》删去鸿烈解而但曰《淮南子》,《吕氏春秋》有十二纪八览六论,不称《吕氏春秋》,而但曰《吕览》。盖书名本全,而援引者从简略也。此亦足以疑误后学者也。郑樵精於校雠,然《艺文》一略,既有《班昭集》,而复有《曹大家集》,则一人而误为二人矣。晁公武善於考据,然《郡斋》一志,张君房《脞说》,而题为张唐英,则二人而误为一人矣。此则人名字号之不一,亦开歧误之端也。然则校书著录,其一书数名者,必当历注互名於卷帙之下;一人而有多字号者,亦当历注其字号於姓名之下,庶乎无嫌名歧出之弊矣。 ──右五之二补郑第六 郑樵论书,有名亡实不亡,其见甚卓。然亦有发言太易者,如云:“郑玄《三礼目录》虽亡,可取诸三《礼》。”则今按以《三礼正义》,其援引郑氏《目录》,多与刘向篇次不同,是当日必有说矣,而今不得见也。岂可曰取之三《礼》乎?又曰:“《十三代史目》虽亡,可取诸十三代史。”考《艺文》所载《十三代史目》,有唐宗谏及殷仲茂两家;宗谏之书凡十卷,仲茂之书止三卷,详略如此不同,其中亦必有说。岂可曰取之十三代史而已乎?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