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

阿梨耶僧听!冬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 诸阿梨耶!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 未受具足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应答布萨说戒) 诸阿梨耶!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 合十指爪掌, 供养释师子, 我今欲说戒, 僧当一心听! 乃至小罪中, 心应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后更莫复犯。 心马驰恶道, 放逸难禁制, 佛说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说教戒, 善者能信受, 是人马调顺, 能破烦恼军。 若不受教勑, 亦不爱乐戒, 是人马不调, 没在烦恼军。 若人守护戒, 如牦牛爱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锁, 日夜常精进, 求实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净命。 阿梨耶僧听!今月十五日,布萨说波罗提木叉。若僧时到,僧一心共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如是白。 诸阿梨耶!今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一心善听。有罪者应发露,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诸阿梨耶清净。如一一比丘尼问答,是比丘尼众中三唱。若比丘尼如是比丘尼众中三唱,忆有罪不发露,得故妄语罪。诸阿梨耶!故妄语罪,佛说遮道法。是故比丘尼欲求清净,忆有罪应发露,发露则安隐,不发露罪益深。 诸阿梨耶!已说波罗提木叉序。今问诸阿梨耶,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阿梨耶!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阿梨耶!是八波罗夷法,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尼,不还戒戒羸不出,受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犯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于聚落若空地,不与取,随盗物主,或捉或杀,或缚或摈出:“咄女人!汝贼!汝痴!”比丘尼如是,不与取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自手夺人命,求持刀者杀,教死,叹死:“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作如是意、如是想,方便叹誉死快,因是死非余者。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未知未见,自称得过人圣法,知见殊胜,如是知,如是见。彼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犯罪,欲求清净故,便作是言:“阿梨耶!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空诳不实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漏心,漏心男子边,肩以下、膝以上,摩触受乐者。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漏心,漏心男子,伸手内住共语,受捉手捉衣,来欢喜,请坐曲身,就共期去。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罪,不向人说。是比丘尼,若离处若死罢道后,作是言:“我先知是比丘尼犯重罪,不向人说,不欲令他知.”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尼,知僧和合如法,比丘尼与比丘作举羯磨,未作如法而随顺。诸比丘尼应谏是比丘尼:“阿梨耶!是比丘僧和合如法。比丘尼作举羯磨未作如法,莫随顺是比丘尼!”诸比丘尼谏时,作是语:“我不随顺,谁当随顺?”诸比丘尼如是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好。若不舍者,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应共住。 诸阿梨耶!已说是八波罗夷法。今问诸阿梨耶,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阿梨耶,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阿梨耶!是十九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尼,受使行和合男女,若取妇,若私通,乃至须臾顷,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故,于清净无罪比丘尼,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破比丘尼净行。彼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便作是言:“是事无根,我住瞋恨,故作是语.”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故,以异分中少少事,非波罗夷比丘尼波罗夷法谤,欲破彼梵行。彼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便作是言:“我以异分中少少事,谤是比丘尼,住瞋恨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诤讼相言,若俗人、若出家人,昼日须臾,乃至与园民、沙弥共闘相言,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无比丘尼伴行,不得独出聚落界,除余时。余时者,不欲病,是名余时。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离比丘尼一夜宿,除余时。余时者,若病时,贼乱国城时,是名余时。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其主不听而度,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知他犯罪女众亲欲治而度,除余时。余时者,先外道度,是名余时。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于船度处独渡河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知比丘僧和合如法如毗尼作举羯磨,未作如法,先不语僧,自与舍,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无漏心,漏心男子边,取衣钵、饮食、疾病汤药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作是语:“可取此男子施,漏心不漏心,何豫汝事?但使汝莫漏心,可取施已,随因缘用.”诸比丘尼应谏是比丘尼言:“莫作是语:‘应取是施,男子漏心不漏心,何豫人事?但使汝无漏心,可取施已,随因缘用。’”如是应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好。若不舍者,是法僧伽婆尸沙。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