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807-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

  五处二穴。在上星两旁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云五壮止。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寸半。针三分。禁灸。忌同。明云在五处后二寸。素注云一寸通天二穴。在承光后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络却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寸半。灸三壮。素注云、刺三分。留五呼玉枕二穴。在络却后寸半。(明上下云。七分半。)侠脑户(脑户在强间后寸半。)旁寸三分。   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灸二壮。明云、针三分。素注云、留三呼。甲乙经云、二分。   铜人云、玉枕在络却后一寸半。明堂上下经皆云七分半。若以铜人为误。则足太阳穴亦同。若以明堂为误。不应上下经皆误也。(小本明堂亦同。)予按素问注云、玉枕在络却后七分。则与明堂之七分半相去不远矣。固当从素问为准。然而玉枕二穴既夹脑户矣。不应止七分则至于天柱二穴。夹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针五分。得气即泻。明云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五。忌同。下云三壮。素注云刺二分。   眉冲二穴。一名小竹。当两眉头直上入发际是。疗目五般痫头痛鼻塞。不灸。通针三分明堂上经有眉冲穴。而铜人经无之。理目五般痫头痛鼻塞等疾。所不可废者。其穴与曲差相近。故附于此。   针灸资生经第一   偃伏第三行左右十二穴   偃伏第三行左右十二穴 临泣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同。素注云灸五壮。足少阳有临泣穴矣。此亦有之。盖此乃头临泣穴也。   目窗二穴。在临泣后一寸。针三分。灸五壮。今附。三度刺,目大明。   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针三分。灸五壮。   承灵二穴。在正营后寸半。灸三壮。素注云、刺三分。   脑空二穴。一名颞 。在承灵后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针五分。得气即泻。灸三壮。曹操患头风。发即心乱目眩。华佗针立愈。忌同。素注云:按脑空在完骨后枕骨上。甲乙经作玉枕骨中。风池二穴。在脑空后发际陷中。针七分。留七呼。灸三壮。明云在项后发际陷中。甲乙经云、脑空后发际陷中。针寸二分。大患风者。先补后泻。少可患者。以经取之。留五呼。泻七吸。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五。艾炷不用大。忌同。   当阳二穴。当童人直上入发际一寸。疗卒不识人。风眩鼻塞。针三分。(明下)   铜人无当阳穴。而明堂下经有之。理卒不识人。风眩鼻塞等疾。亦不可废者。其穴与临   针灸资生经第一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颔厌二穴。在曲周下(足少阳穴无下字。明堂同。)脑空上廉。灸三壮。针七分。留七呼。忌同。明云、二分。素注云、在曲角下脑空之上、上廉。刺七分。若深、令人耳无所闻。   悬颅二穴。在曲周上(足少阳穴同。明堂无上字。)脑空中。灸三壮。针三分。留三呼。   云、二分。素注云、在曲角上。脑空下廉。新校正云、按后手少阳中云角上。此云角下。必有一误。(悬颅二穴。在曲角上是)   悬厘二穴。在曲周上。(足少阳穴。无上字。)脑空下廉。针三分。灸三壮。   天冲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寸。(足少阳穴同。)灸七壮。针三分。   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寸半陷者宛宛中。灸三壮。针三分。明下云、嚼而取之。   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明作穴。)针三分。灸七壮。明下云、曲发灸三壮。(指迷。在耳上。将耳掩前正尖上。)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