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645-研经言-清-莫枚士

  原荣卫   人有三气。卫气出于上焦(据《素问》注),荣气出于中焦,二者皆气也;二气合行于心肺之间,则积而为宗气,本无形质,必有所附丽以行。故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惟血随荣气而行,故荣气伤则血瘀;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衰则津停。治血以运化荣气为主;治津以温通卫气为主。知乎此,而荣血、卫气之说可以息矣。且也,血所以濡脉,津所以濡筋。(伤寒汗后,四肢拘急,此津不濡筋之故),而荣之行,自手太阴始,故《灵》经脉篇序十二经以手太阴为端;卫之行,自足太阳始,故《灵》经筋篇序十二经以足太阳为端。知乎此,而心荣、肺卫之说可以息矣。(卫出上焦,据王《素问》注。今《灵枢》“上”作“下”,误。)   卷一   原易   病之得于岁气者,一自正气来,一自时气来。正气为病,以伤寒、伤暑为最着;时气为病,以冬温、寒疫为最着:皆以其极偏也。正气,太一方之王气,本不病患,而人自触之,谓之以人干天;时气,对冲方之戾气,本能病患,而人适中之,谓之以天令人。以人干天,则触之者病,而不触者无与焉;以天令人,则中之者固病,而不中者即染之。人气处于独,天气统于同,所以正气病无易,时气病有易也。正气虽过中而非厉,时气即稍弱而已毒。所以正气病,纵如伤寒、伤暑之重而不易;时气病,纵非冬温、寒疫之重而亦易也。今伤风咳嗽有相易者,以此咳嗽亦自时气来。   卷一   伤寒温热延医论   所以谓伤寒、热病有别者,别于诊不别于症,别于法不别于药。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诊之别也。然而伤寒传变,则亦身热;伤暑发狂,则亦气盛。非症之无别者乎?浅人误认,职是故耳!伤寒皆先汗后下;温热或先下后汗:法之别也。然而汗则麻、葛,下则硝、黄;伤寒之汗、下以是,温热之汗、下亦以是。非药之无别者乎?由是推之,伤寒虽因于寒,一经化热,舍黄连、石膏,更用何药以凉之?温热虽已为热,倘或过治,舍干姜、附子,更用何药以温之?人生之患,纵有万端,本草之数,止此一定,药可通用,方何独不可通用?近之解《伤寒论》者,执其中之白虎、黄芩等汤,以证此书之兼出温热治法。彼将谓伤寒病始终不宜寒药,温热病始终不宜温药乎?噫!医可若是之固哉?   卷一   论河间说伤寒之误   寒之为气,虽截然与热对峙,而其伤人也,则随人虚实而为病。其人实,则寒不能深入,但着于皮肤,而闭其腠理,即不得不热;其人虚,则寒无所隔碍,遂过乎肌表而达于脏腑,即不得不寒。苟取《素》风论之旨绎之,即知仲景方论寒热杂见之故矣。若《素》热论人伤于寒,则为病热云云,乃专主寒邪在经之常法,以答篇首六七日之问,不兼直中言,与仲景为寒字尽致者义别。河间泥此,遂谓伤寒有热无寒,概指通脉、理中等症,为得之寒药误下,非惟浓诬仲景,并误会《内经》也。寒之乘也,猛于他气,故例曰: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河间乃谓温热凉寒,皆取伤寒而分其微甚,是以伤寒为四气病统称,岂其然乎?寒之藏也,历春至夏,则阳气大泄,而不能复留,故例止云寒毒藏于肌骨,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河间乃续之曰:秋变为湿病,冬变为正伤寒。如此任意增改,其不足与语伤寒也明矣。   卷一   原瘴   古者于隔蔽之义,字止作障。《说文》云:障,隔也。是也。其作 、作鄣者,系通借字。   由是山之隔蔽者,即易 以山而作嶂。其因山之隔蔽,致少风多湿,蒸而为气,足致民病者,又易山以 而作瘴。观于字孳之义,而瘴之属湿可知已。瘴取隔义,则与地气发,天不应之雾相似;而与天气发,地不应之雾为对。但患雾气者,《千金》自有症治,与治瘴之度障散不同,足征近世混瘴于雾之非。《病源》通瘴于疫。余见东洋足本,于“青草黄芒瘴候”,较中国本多四百余字,所列瘴病,证治独详。第其称岭南之瘴,犹如岭北伤寒,似戾乎他论,当是指其盛行之势相例耳!故其病不隶于伤寒诸候,而隶于疠疫,要之湿疫乃疫中之一端,未可以概疫也。《外台》又呼瘴为疟,要之湿疟亦疟中之一端,未可以概疟也。《圣济总录》论瘴与巢、王异,而延医加详,亦足补前人所未备。大抵瘴之发也,自有挟寒、挟热二者。寒者白芷、桂枝、防风、槟榔等,已在度障散方中;热者犀、羚,见《本经》及《纲目》集简方。江南山多之地,其瘴虽不比岭南之甚,然涂泥卑湿,水气适为瘴助,往往于温及暑病发时,错出其间,故尤于犀、羚宜也。三吴老医,善使犀、羚,盖自此始,相治既久,遂有混施之而失当者。   卷一   原痧   《诗》疏谓江南有射工,一名短弧,含沙射人。《病源》卷二十四分其种类为射工、沙虱、溪毒三者。其中人状,皆如伤寒,有恶寒、体热、四肢拘急、头痛、骨 屈伸、张口欠KT 等候。《本草纲目》四十二溪毒、射工毒、沙虱毒三者相近,俱似伤寒,故有挑沙、刮沙之法。其腹痛闷乱,须臾杀人者,谓之搅肠沙。据引诸说,则痧本作沙,即指射工所含者言也。   其沙着人肉,则或挑或刮以出之,证治相符,的有明征。后人踵用其法,不能灼知是否为射工病,但见恶寒发热,状如伤寒者即用之,于是治痧之法,遂混入治暑中。所以误者,以射工毒亦盛行于夏故尔!夏月人气自虚,倘非沙毒而用刮挑,则邪气被却不得出,有因而增病者矣,诊者审之!至沙加 旁作痧,而近医遂云感触痧秽,乃天地间另一种气。此所谓不得其说,从而为之辞也。   卷一   原胎   胞宫血气之生,源有灵机,故有化机,不可有一物入留其中,有之则血气随物而裹,即令经闭腹大,谓之胎也。第其入留之物,有内外之别。由内入留者,本气所结,故无所成;由外入留者,他气所感,故有所成。二者皆于经行初净得之,有所成者,必如其所感。当经行后,感男子之精,即成为人;感虫蛇异物之精,即成为虫蛇异物。至其生时,皆有可验。此自外入留者二也。其自内入留者四:一为气。多怒之妇,当其经行胞净,气乘虚入,则血与气结,令人经闭腹大,方书谓之气胎,治之下其气而消;一为液。多痰之妇,当其经行胞净,痰乘虚入,则血与痰结,令人经闭腹大,方书谓之痰胎,治之下其痰而消;一为水。《灵枢》谓之石瘕,与气、液二胎同法,治之下其水而消;一为血。当经行时,或因举重,或因犯房,致经事不卒,血瘀胞宫,亦令人经闭腹大,绝似真胎,治之下其血而消。以上四者,系妇人本气所结,法与感异,而与积聚同。细考《病源》八瘕及魏之 《续案》,自知其故。   《病源》又有鬼胎,云是精魅入藏所致。然鬼交多在梦寐,非真有施泄,焉得似胎?若精物意在吸取人精,令人瘵死,亦非有所施泄,焉得似胎?以今俗称痰胎为鬼胎推之,疑《病源》所云鬼者,亦对人言之耳!但须分别此五者,方能各尽其法,如概予以统同之号,即概施以安镇之药,多不效也。嗟乎!医学不明,难免闺门不白之冤,仁者可不究诸!   卷一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