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576-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赵本作“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卫阳也,荣阴也。烧针益阳而损阴。荣气微者,谓阴虚也。《内经》曰:阴虚而(医统本作“生”)内热,方其内热,又加烧针以补阳,不惟两热相合而荣血不行,必更外发然而内躁烦也。   脉(赵本注:“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蔼蔼如车盖者,大而厌厌聂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气和杂也。   脉(赵本注:“一云夏脉”) ,(赵本作:“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累累如循长竿者,连连而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气和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轻浮而阳(医统本作“主”)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赵本注:“一云阴气”)衰也。   萦萦滞也,若萦萦惹惹之不利也。如蜘蛛丝者,至细也。微为阳微,细为阳衰。《脉要》曰:微为气痞,是未至于衰。   《内经》曰:细则气少,以至细为阳衰宜矣。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绵绵者,连绵而软也。如泻漆之绝者,前大而后细也。《正理论》曰:天枢开发,精移气变,阴阳交会,胃和脉生,脉复生也。阳气前(医统本作“先”)至,阴气后至,则脉前为阳气,后为阴气。脉来,前大后细,为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是知亡血。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赵本注:“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脉一息四至曰平,一息三至曰迟,小快于迟曰缓,一息六至曰数,时有一止者,阴阳之气不得相续也。   阳行也速,阴行也缓。缓以候阴,若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则脉来缓而时一止;数以候阳,若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则脉来数而时一止。伤寒有结代之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为死脉。此结促之脉,止是阴阳偏胜,而时有一止,即非脱绝而止。云此皆病脉。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动,为阴阳相搏,方其阴阳相搏而虚者,则动。阳动为阳虚,故汗出;阴动为阴虚,故发热也。如不汗出,发热,而反形冷、恶寒者,三焦伤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行气于阳。三焦既伤,则阳气不通而微,致身冷而恶寒也。《金匮要略》曰:阳气不通即身冷。经曰:阳微则恶寒。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脉经》云: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关为阴阳之中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是阴阳之气相搏也,故名曰动。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阳脉寸口也,阴脉尺中也。上下同等,无有偏胜者,是阴阳之气和缓也,非若迟缓之有邪也。阴阳偏胜者为结、为促,阴阳相搏者为动,阴阳气和者为缓,学人不可不知也。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赵本作“阴”)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经》云:弦与紧相类,以弦为虚,故虽紧如(医统本作“而”)弦,而按之不移,不移则不足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