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474-张氏医通-清-张璐

  张氏医通 清 张璐   自序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道之兴废。靡不由风俗之变通。非达道人。不能达权通变。   以挽风俗之 弊也。今夫医道之变至再至三。岂特一而已哉。余生万历丁巳。于时风俗虽漓。古道未泯。业是道者。各擅专科。未尝混厕而治也。甲申世变。黎庶奔亡。流离困苦中病不择医。   医随应请。道之一变。自此而始。当是时也。HT HT 火孑遗。托迹灵威丈人之故墟。赖有医药种树之书消磨岁月。因循、十有余载。身同匏系。聊以着书自娱。岁己亥赋归故园。箧中辑得方书一通。   因名医归。大都吻合准绳。其间汇集往古传习诸篇。多有不能畅发其义者。次第以近代名言易之。   草创甫成。同人速予授梓。自揣多所未惬。难以示人。仅以伤寒缵绪二论先行问世。颇蒙宇内颔之。壬寅已来。儒林上达。每多降志于医。医林好尚之士。日渐声气交通。便得名噪一时。于是医风大振。比户皆医。此道之再变也。嗟予固陋。不能与世推移。应机接物而外。时与先圣晤对一堂。无异手提面命。递年已来。颖秃半床。稿凡十易。惜乎数奇不偶。曩因趋赴孝伯耿公之招。   携至 川公署。失去目科一门。先是内侄顾惠吉。持去痘疹一册。久假不归。竟成乌有。知机不偶。已将残编置之高阁。无复行世之心矣。近闻悬壶之士。与垂帘之侣。互参恒德之术。圣门之教无违。炎黄之德不显。道之三变。匪特自今。吾于志学之年。留心是道。迄今桑榆入望。历世颇多。每思物壮则老。时盛必衰。欲挽风俗之 弊。宁辞笔削之罪知。因是仍将宿昔所述之言。   从头检点。爰命倬儿补辑目科治例。柔儿参入痘疹心传。足成全编。易以通名。标诸签额。书未竟。适逢客至。随手开函而语予曰。在昔韩氏医通名世已久。今子亦以是名。得无名实相混之虑乎。予谓不然。吾闻元氏集名长庆。白氏之集亦名长庆。二集并驱。后世未尝因名混实。   奚必拘拘于是耶。客莞然而退。遂以医通定名。迨夫三变之术。法外之法。非可言语形容也。   康熙乙亥季夏石顽张璐时年七十有九   凡例(六则)   一医学自轩岐仲景。一脉相承。而近世名家。视素问为迂远不切。伤寒论为古法不可以治今病。至于灵枢金匮。并其书而未闻也。是编首列灵素病机。次则金匮治例。以冠诸论。第文辞质奥。非肤浅辈可知。故详加释义。以明其旨。独不及伤寒论者。以伤寒缵绪二论。先梓行世故也。   一艺术之学。惟医林最繁。汗牛充栋。莫可名喻。然灵素金匮而外。求其理明辞畅。如王安道、赵嗣真、赵养葵、张景岳、喻嘉言者。指不多屈。即历代名医。造艺各有所长。文理不能兼善。   故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况多支辞复义。彼此互引。不得不稍为笔削。其文气有不续处。略加短语以贯之。辞义有不达处。聊易数字以畅之。一切晦滞难明者。虽出名贤。概置不录。   一各证治例。类次系诸论之后。皆从古相承。未能逐一辨其出自某某。有例虽明确。而治未允当者。或经治验。或加体会。易以对证方药。非故为举措。变乱成则也。然亦不过如匠氏之绳墨。又必临病审察。随其所禀之偏胜。形志之苦乐而为处方。所以一例后有主二三方者。如金匮例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所谓医不执方。合宜而用者。其斯之谓欤。   一古今治按。如儒者之历科程文。而诸家所辑方书。都未之及。且从古立言。止就一端而论。   人之所患。都兼并不一。   非详究古人治验。不能识治法之奥。故于诸按中。择其可以为法者。附列论例之末。非若类按之泛引稗官野史。以混耳目。   一论中所用诸方。祖方各归其源。专方各隶本门。更有不专一门。不归一源之方。曾采用于前者。以后但着见于某门。不复叠载。祖方则循序贯列。令知某汤中加某药。即为某方治某病。   究其出入增减之意。便获古人用药心法。盖临病制方。原非作意师古。即如善于奕者。下手辄成谱势。与医者之投剂不殊。然古方中有极峻厉。极迅烈。难于轻试者。有顺逆反正配合。寒热补泻互用。深奥难明其理者。有故用相反之性。激其成功者。有奇兵暂用。随手转关者。各于方后发明其义。则极峻厉。极奇奥诸方。皆为常胜之师。庶学人胸中不胶执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说。斯不愧乎大方。洵非专守药性用药者。可同日而语也。间有古方因病杂合。而制难于取法者。稍为更易。以合本条治例。方下标名改定。不敢混厕以浼先哲也。   一是编证类次第。悉如准绳。而所辑方论。更迭出入。肇是甲申。迄今癸酉。岁逾五甲。稿凡十易。勒成一十六卷。而所选不欲太繁。繁则郢书燕说。读者愈滋其惑。又不能太简。简则井蛙鼹鼠。临证罔知所措。务在广搜历览。由博反约。千古名贤至论。统叙一堂。八方风气之疾。   汇通一脉。俾后世修性命之学人。昭然共由。而趋世骛名者。歧路攸分。请毋事此。   卷一 中风门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