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420-婴儿论-清-周士祢

婴儿论 清 周士祢      序   辨初生脉证并治第一   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   辨发惊脉证并治第三   辨疮疹脉症并治第四   辨疳病脉证并治第五   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辨中焦病脉证并治第七   辨下焦病脉证并治第八   附录   护养   序   人之所爱。莫有过爱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无所忧。忧之至。莫有过忧其疾者也。唯其疾是忧。不知所以除之之道而可乎。传云。有疾不择医。为不慈不孝。夫苟饮免不慈不孝之讥。且莫如择医之良矣。夫医之为技。不专其科。则不能得也。志分道岐。盼一生技亦不能精也。如甘绳之射。宁越之学。轮扁之刘轮。佝偻丈人之承蜩。可以观也已。自非神完守固。外物不胶考。何能有慧解哉。是以医之为技。专门之士而往往有良言。平安广川子。专业哑科。来游于吾崎。留二岁。术日大行。即越人之通咸阳也。予 好方脉之书。广川子清与予交。每或相会。辄及脉家之说。一日携清人周士称婴儿论。告曰。某曩购此书。实为获异宝。玩而验之严惊疳癖诸症。率皆无不奇中。周氏之于小方脉。可谓精矣。予欲附之剞劂。以公于天下。子幸赐弁一言。可以行远也。予受卒业。乃欲曰。周氏之精哑科。犹业生鉴病于镜。脏腑结。了然可知也。盖神完守固。外物不胶。而后得者也。广川子之获之。亦不异越人之遇长桑君。斯笔之行也。天下之受其子。而忧其疾者。必延熟斯书之医。则亦可不谓知所择哉。支然后庶哉免不慈之饥矣乎。   宽政丁己孟陬望日长崎吉村正隆士兴题   辨初生脉证并治第一   儿初生。肌肤至红。啼声吃吃。胸腹坚硬者。此为热毒所致。儿生下。身体石硬。啼声沉浊者。此为寒毒所致。儿落草。肌肉淡白。啼声微细者。此为虚质。难养也。儿始生。发黑体实。遍身顺和。啼声高朗者。为无病也。儿口内含瘀浊。先急拭去。而宜与甘连汤。以吐若泻也。初生肌肤淡白。啼声虚微者。为血气所亏也。宜五香汤主之。   五香汤方   丁香(三分) 藿香(二分) 木香(二分) 沉香(三分) 红花(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六味。以沸汤五合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   儿为纯阳。若身红如然。及胸腹石硬者。宜甘连汤主之。   甘连汤方   甘草(三分) 黄连(二分) 大黄(三分)   上三味。以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用绵缠子酿。以令儿吮之。   儿初生无脉。周时微动也。婴儿脉。大指下六七至。是为常脉也。儿脉。乱髫一息七八至。为无病也。童草脉。一息五六至。为常脉也。儿初生。二 时。则与乳而可。若速与乳。则使毒内伏。遂为疮疹之病也。儿生下。黑盒饭续出。若稠粘而少者。甘连加大黄汤主之。儿落草。胸腹石硬者。为毒多。宜攻击方。儿浊便竭者。可与乳饵。不竭者。未可与乳饵。若误与者。后必致胎毒之病也。儿初浴后。六日而浴。尔后隔日而浴。三七后减浴。若妄浴者。致风寒之病也。落脐后湿烂者。为恶侯也。桃花笺传之。儿初生。妄灸者发惊。无病不可逆灸也。落带后。欲浴者。宜文蛤油敷之。   文蛤油方   川文蛤(一钱) 甘草(一分)   上二味研筛。调清油敷之。   儿初生。脐疮出血。啼叫不安者。以白石脂研敷之。   儿初生。乳汁稀少。饲以它物则致乳癖。或惊疳泻痢之病也。   儿初生。遍身微冷。啼声不发者。宜蜜附汤主之。   蜜附汤方   人参(三分) 蜜香(三分) 附子(二分) 干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   儿初生。哺饭者。以周岁为可。法用陈米饭。始哺之。要研烂如泥。与乳每日与一二匙。渐至完饭。儿四五岁者。不与乳而无妨。二三岁者。未可断乳。若强断。则致疳癖之病也。儿颅门跳动者。为筋骨不实。宜五香加僵蚕汤主之。儿身体羸弱。肌肤干燥者。宜活血汤主之。   活血汤方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红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   儿颅成八字。名解颅此为缺乳所致也。   儿溏泻。真阳必陷降。遂致囟陷者。健骨汤主之。   儿语迟属口软。行迟属脚软。此为体气虚缺所致。宜健骨汤主之。   健骨汤方   人参(二分) 当归(五分) 白僵蚕(五分) 连蕊(二分) 野蚕(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   儿口疮加雪。为白雪疮。腹中饥欲乳。口为妨。用罗缠指头。酿薄荷汤。以屡拭。宜火济汤。   火济汤方   黄连(三分) 黄芩(三分) 黄柏(二分) 栀子(二分炒) 茉莉白(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四味。取七合。去滓内茉莉白。搅调分温服。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