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331-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34至卷437-小儿吐泻门

  凡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能食。如食时即吐者,此积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下,后用鹅翎毛扫口中,令其吐尽旧积,以二陈汤加煨干姜、神曲、炒麦芽、炒杏仁治之。   如食下一二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胃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   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食在下焦,小肠口下过大肠口上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消草药如神曲、麦芽、砂仁、香附之类。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伏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加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止,神效,妙不可言。   如呕吐出蛔虫者,以理中汤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蘗、川椒一服即止。   如呕吐后而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调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者,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此《内经》所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非吾子孙不示。   凡吐不止,目上视,头后仰者不治。   袓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不问寒热皆效。凡吐不止,服药无效,更加烦闷,不治。   西江月   呕吐饮食不纳,任从汤药难尝。此为阴盛隔孤阳,到是时医魔障。参朮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精详,此法应如影向。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厥多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呕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吐呕只胃苓,汤用煨姜作引。      泄泻   凡泄泻皆属湿,其证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为主,不可一例混施。如泄泻青白,或乳食不化,肠痛四肢冷,面晃白不作渴者,此寒湿也。其证多得于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者,理中汤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甚者以玉露散、理中汤即效。   如泄泻不住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防风、苍朮、羌活治之。   如久泻肠滑不止者,此湿伤元气下陷也,宜升提之药,四君子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汤吞下七味肉豆蔻丸亦效。   如泄泻酸臭,腹痛,面黄带热,不喜饮食者,此食积也,先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如泄泻久,作渴不止者,只以白朮散多煎服之。未有不效者。   如泄泻久,目无神,口略张,四肢冷,好睡,以四君子汤调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小片,煨干姜服之。   如泄泻久,身热不退者,只以调元汤治之,此虚热也,不可妄用寒凉之药,甚者加煨干姜即效。   凡泄泻后,人事黄弱者,只用集圣散服之。   袓传治泄泻不问寒热,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车前子同炒米汤治之。   凡治久泄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红者,不治;变成白痢者,不治;脉沉细,遍身皮冷,不乳食,作渴不止者,不治;又成惊搐者不治;大孔如竹筒不收闭者,不治;滑泄不止者,不治;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治泄泻,不问轻重,只要乳食如常,不生他证者则易愈。   清江引   泄泻五虚真莫测,六脉细欲绝,肠滑魄户开,脾寒大皮折,禁口饮食不下咽 【少气也。】医得此疾真妙手,参芪朮羌附甘草,石菖蒲诃皮罂子粟。若还见效都无妨,蚵蚾补。假如服药全无效,金液神丹妙。附子与硫黄,法制家传奥。起死回生,减些儿堪救疗。   西江月   夏月人多泄泻,腹痛烦渴相攻。猪苓泽泻茯苓同,甘草干姜多用。白朮黄连滑石,人参砂藿温中。升麻提气妙无穷,更把乌梅煎送。   夏月雨多伤湿,宜利小便为先。猪苓泽泻与黄连,栀子茵陈解散。羌活青皮枳实,茯苓赤者相参。木瓜苍白朮同煎,黄蘗加些灵验。   泄泻秘传治法,等闲不语时人。如今传授与儿孙,胜似良田万顷。初次且行淡渗,温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孩婴,此法古今永定。   泄泻缘何发作,只因水谷无分。所以淡渗法先行,小便长而泄定。滑石车前赤茯,人参白朮猪苓。甘草泽泻与砂仁,姜枣煎时作引。   淡渗行而还泄,须防谷气中虚。温中丸散不须拘,但要一时泄住。白朮人参砂藿,炙姜炙草依书。乌梅熟附泽苓猪,引用枣姜作主。   温中若犹不效,中气下陷须提。人参白朮与黄芪,甘草干姜炙取。泽泻猪苓赤茯,升麻熟附乌梅。柴胡白芍与当归,姜枣引儿休弃。   以次升提未止,此时肠滑难收。塞因通用更何忧,击其惰归可救。参朮炙姜炙草,乌梅粟壳相扶。升麻诃子芍归求,姜枣同煎温服。   法尽泄还仍旧,其间吉少凶多。假饶父母没奈何,要尔医人休错。参朮茯陈姜草,砂仁豆蔻粟诃。干蟾芦荟木香和,赤石酢丸调可。   泄泻时常作渴,白朮散子如仙。人参白朮木香兼,干姜藿香叶片。甘草茯苓七味,乌梅加上同煎。临时更带伏龙肝,此法千金不换。   泄泻如常法治,不须别用心机。只将丸药胃苓医,三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依前数法支持。吾将心法教人知,才显明医三世。   五六月间泄泻,其间寒少热多。理中丸子救沉疴,玉露散调服可。不效四苓作引,用吞理中调和。自然泄止不蹉跎,活得多人念我。      吐泻   吐泻之证有三,有寒有热有积,治法略与泄门相似,观者详之。   凡吐泻两腮红,足胫热,好饮水,身上热,此热证也。治法以胃苓丸、一粒金丹,同车前草灯心汤送下。   凡吐泻面晃白,足胫冷,不作渴,如有热者,此寒证也。治法先以理中汤即止,不止便以益黄散治之,或胃苓丸、肉豆蔻丸治之。   凡吐泻恶食或不乳,心腹痛,吐泻所出之物皆酸臭,此食积也。先去食积,以感应丸推之,后以胃苓丸调之,或食脾积丸亦可。   凡吐泻日久渐渐瘦弱,作渴作热,久不治,必成坏证,用加减补中汤治之。   西江月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