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75-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80至卷282-渴门

   【注 脾气不能转输其津液故渴。】     灵枢经      五变篇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注 按本经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精血少则逆气反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强,刚柔之不和也。】      本脏篇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肝脆、脾脆、肾脆,则俱善病消渴易伤。    【注 五脏主藏精者也,脆弱则津液微薄,故成消瘅。】      师传篇   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    【注 便者,更人之逆也。热者更之寒,寒者更之热耳。】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    【注 消瘅者,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滑则阳气盛而有热,盛于上则善渴。】   肺脉微小为消瘅。    【注 肺主精水之生原也。】   肝脉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    【注 小者血气皆少,少则木火盛也。】   脾脉微小为消瘅。    【注 脾虚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也。】   肾脉微小为消瘅。    【注 精血不足也。】      五味篇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注 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者,咸性之上涌也,注于脉则走于血气矣。血者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咸乃寒水之味,故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燥结,而胃中之汁以滋之。胃中汁竭,则咽路焦枯,故舌本干而善渴。】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消渴病脉证治   消渴篇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劳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一作紧】 ,气盛t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