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4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66至卷169-颈项门

   【注 湿淫于上,是以沉阴且布,草木枯槁,得化气之雨而变生胕肿阴痹,皆感寒湿气,病在阴者名曰痹,故按之不得也。肾主骨,而膀胱为之腑,故腰脊头项骨痛。】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    【注 阴湿之气淫于外,则火气内郁而疮疡于中矣。湿热之气流散于外,则及于风木而病在胠胁。甚则心痛者,木甚而传于火也。热格头痛,喉痹项强者,风火之气与湿气相杂,从颈项而上于巅顶也。】   太阳之胜,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    【注 热反上行者,太阳之气,随经上入脑,还出别下项。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故目如脱也。】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头项项 《素问》至真要大论作「顶」。痛重而掉瘈尤甚。    【注 头项痛重而掉瘈尤甚者,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湿气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也。】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    【注 少阴司天,初气乃太阳寒水,头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太阳寒水之气胜也。】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注 此五脏之气而发见于形气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邪之中人,中于项则下太阳。    【注 以太阳之循颈项而上干于头面也。】      论疾诊尺篇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注 足太阳之脉起于两目而下出于颈项,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大阳之气运行于肤表,此水随气而溢于皮肤之间,故目窠微肿。颈脉动而肤胀咳者,水留于皮毛而动其肺气也。风水者,因外受于风,风行而水涣也。】      寒热病篇   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注 伏兔,肾之街。腨者,脾之部。背乃肺之俞。五脏俞谓五椎之心俞也。项者,肝之俞。本经曰:痈疽之发,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痈疽者,乃五脏渐积之郁毒,外应于血气之不和而为之也。故五部有此者死。】      本输篇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    【注 当缺盆中央动脉是。】   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    【注 挟喉两旁之动脉是。】   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    【注 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   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窻。    【注 手阳明之后,当曲颊之下是。】   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    【注 曲颊之后,当耳之下是。】   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注 耳后当完骨上是。】   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    【注 挟项大筋中是。】   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注 凡此论三阳之脉,循序而上于颈项,应阳气之出于地外,而任督二脉出于肾,而通先天之阴阳也。】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俞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俞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发际 原缺,据《灵枢》本输篇补。。    【注 此论阳气之上下,以应天气之升降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