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38-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53至卷154-唇口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五十三 唇口门     黄帝素问      金匮真言论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   【注 中央土位,脾土脏,其气相通。黄者土色,口者脾窍。】      阴阳应象大论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生口,在窍为口。    【注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谷味,故脾主口。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故脾窍在口。】      六节脏象论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其华在唇四白。    【注 脾受水谷为转输之官,肠胃受传水谷,三焦决渎水道,膀胱为水精之腑,故皆为仓廪之本。脾藏荣,故为荣之居。脾具升降出入之气,故名曰器。四白者,唇之四际白肉也。口为脾窍而主肌,故华在唇四白。】      诊要经终论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注 手足阳明之脉,皆挟口系目,故口目动作而牵引歪邪也。】      热论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    【注 六气相传,虽入于里阴而皆为热证,故口燥渴。邪气渐衰,则正气渐复,故渴止。】   其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注 此复论阴阳两感之为病也。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一日而阴阳俱受其邪,是以见太阳之头痛,少阴之烦满口干。】      气厥论   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注 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鬲,属小肠。小肠之下名曰阑门,济泌别汁,渗入膀胱。膀胱反移热于小肠,是以鬲肠不能下渗。湿热之气,反随经上逆,而口为之糜烂矣。】      风论   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注 心为火脏,风淫则火盛,故唇口焦而津液绝也。风化木,木火交炽,故善为怒吓。心主舌,病甚则舌本强而言不可快,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故诊验在口。】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注 脾胃之气外主肌腠,内主腹中。风邪久在肌腠而入于中,则脾胃之气受伤而为肠风飧泄。盖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也。若久在外之腠理,则阳气外驰而为泄风。泄风者,腠理开而伤气,故多汗。汗泄衣上渐渍渗泄,元府不闭也。津液外泄,故口中干燥。上渍其风者,谓身半以上,风湿相搏,则阳气受伤,故不能烦劳其事。若妄作劳则身体尽痛而发寒矣。】      痿论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