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63-诗筏-清-贺贻孙

《诗筏》 贺贻孙    〈「诗筏」自序〉   二十年前与友人论诗,退而书之,以为如涉之为筏也,故名曰《诗筏》。今取视之,几不知为谁人之语。盖予既舍之矣,予既舍之而欲人之思之可乎?虽然,予固望人之舍也,茍能舍之,斯能用之矣。「深则厉,浅则揭」,奚以筏为?河桥之鹊、渡则去焉,葛陂之龙,济则掷之,又奚以筏为?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所极,送君者自崖而返,君自此远矣。是为用筏耶?为舍筏耶?为不用之用,不舍之舍耶?夫茍如是,而后吾书可传也,亦可烧也。永新贺贻孙识。〈「诗骚二筏」序〉   古今言诗,代有其人,而传者盖少。其故何欤?以其所言者,皆人所已言,人所共言,与所能言者也。惟言人所不能言,与言人所不及言,而后其言始传焉。家子翼先生,杜门著书四十年,于经有传,于史有论,未刻之诗歌古文辞若干卷,〈激篇〉若干卷,皆非言人所已言,与言人所共言、所能言者也。及读《诗骚二筏》,见其取古人而升降之,取古人之说而意度之,以此言诗,诗其登岸矣。圣门中惟西河、端木二人善于言诗,夫子一以为知来,一以为起予。而子舆氏「以意逆志」一语,遂为千古说诗之宗。此三贤之言,烂熟于后儒心口间。自今观之,似皆已言也,似皆人所共言与所能言者也。然自三贤之外,求为人所能言、共言者,或鲜矣。吾乃知惟能言人所能言,然后能言人所不能言;能言人所共言,然后能言人所不及言。何也?轨无异辙,理无二致,人自不能言、不及言耳。有一人焉,昭昭揭而示之,于是恍然以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也。以此《二筏》而例家子翼先生四十年著作诸书,尝鼎一脔,吾知其食指已动矣。遂丹黄而授之剞劂,以质同人云。时康熙甲子仲春,受业族弟云黼补庵父谨识并书。《诗筏》 永新贺贻孙子翼父着 族弟云黼补庵父订   诗亦有英分雄分之别。英分常轻,轻者不在骨而在腕,腕轻故宕,宕故逸,逸故灵,灵故变,变故化,至于化而英之分始全,太白是也。雄分常重,重者不在肉而在骨,骨重故沉,沉故浑,浑故老,老故变,变故化,至于化而雄之分始全,少陵是也。若夫骨轻则佻,肉重则板,轻与重不能至于变化,总是英雄之分未全耳。   诗以蕴藉为主,不得已溢为光怪尔。蕴藉极而光生,光极而怪生焉。李、杜、王、孟及唐诸大家,各有一种光怪,不独长吉称怪也。怪至长吉极矣,然何尝不从蕴藉中来。   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其全集,愈多愈妙。反复朗诵至数十百过,口颔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至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后代名家诗文,偶取数首诵之,非不赏心惬目,及诵全集,则渐令人厌,又使人不欲再诵。此则古今人厚薄之别也。   诗文之厚,得之内养,非可袭而取也。博综者谓之富,不谓之厚。秾缛者谓之肥,不谓之厚。粗僿者谓之蛮,不谓之厚。   「厚」之一言,可蔽《风》、《雅》。《古十九首》,人知其澹,不知其厚。所谓厚者,以其神厚也,气厚也,味厚也。即如李太白诗歌,其神气与味皆厚,不独少陵也。他人学少陵者,形状庞然,自谓厚矣,及细测之,其神浮,其气嚣,其味短。书孟贲之目,大而无威;塑项籍之貌,猛而无气,安在其能厚哉!   《庄子》云:「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所谓「无厚」者,金之至精,炼之至熟,刃之至神,而厚之至变至化者也。夫惟能厚,斯能无厚。古今诗文能厚者有之,能无厚者未易觏也。无厚之厚,文惟孟、庄,诗惟苏、李、《十九首》与渊明。后来太白之诗,子瞻之文,庶几近之。虽然,无厚与薄,毫厘千里,不可不辨。   诗文有神,方可行远。神者,吾身之生气也。老杜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吾身之神,与神相通,吾神既来,如有神助,岂必湘灵鼓瑟,乃为神助乎?老杜之诗,所以传者,其神传也。田横谓汉使者云:「斩吾头,驰四十里,吾神尚未变也。」后人摹杜,如印板水纸,全无生气,老杜之神已变,安能久存!   神者,灵变惝恍,妙万物而为言。读破万卷而胸无一字,则神来矣,一落滓秽,神已索然。   段落无迹,离合无端,单复无缝,此屈、宋之神也,惟《古诗十九首》彷佛有之。   古今必传之诗,虽极平常,必有一段精光闪铄,使人不敢以平常目之,及其奇怪,则亦了不异人意耳。乃知「奇」、「平」二字,分拆不得。   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此化境也。然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幸。   诗文以不断不续为至,然须于似断似续处求之。   杜诗韩文,其生处即其熟处,盖其熟境,皆从生处得力。百物由生得熟,累丸斲垩,以生为熟,久之自能通神。若舍难趋易,先走熟境,不移时而腐败矣!   诗之近自然者,入想必须痛切;近沉深者,出手又似自然。   不为酬应而作则神清,不为谄渎而作则品贵,不为迫胁而作则气沉。   陶元亮诗淡而不厌。何以不厌?厚为之也。诗固有浓而薄,淡而厚者矣。   美人姿态在嫩,诗家姿态在老。   写生家每从闲冷处传神,所谓「颊上加三毛」也。然须从面目颧颊上先着精彩,然后三毛可加。近见诗家正意寥寥,专事闲语,譬如人无面目颧颊,但见三毛,不知果为何物!   古人诗文所以胜我者,不过能言吾意之所欲言耳,吾所矜为创获者,古人皆已先言之。以吾之意,出古人手,较吾言倍为亲切。试取古人意,出吾手,格格不甚畅快,始见吾短。   诗有眼,犹弈有眼也。诗思玲珑,则诗眼活;弈手玲珑,则弈眼活。所谓眼者,指诗弈玲珑处言之也。学诗者但当于古人玲珑中得眼,不必于古人眼中寻玲珑。今人论诗,但穿凿一二字,指为古人诗眼。此乃死眼,非活眼也。凿中央之窍则混沌死,凿字句之眼则诗歌死。   五言古以不尽为妙,七言古则不嫌于尽。若夫尽而不尽,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斯?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