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33-续道藏-徐仙真录-明-方文照

  徐仙真錄   經名:徐仙真錄。明方文照編。五卷。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   徐仙真錄序   天生英才,用之於當時,則能忠君保民,榮膺顯爵。歿則廟祀一方,而其陰功靈貺,猶能闡揚于後世者,實非偶然。蓋天將有意於斯世斯民,而使其至於是也。不然何獨異於人哉。若徐二仙者,槩可見矣。神,海州胸山人也。出偃王之後。其父溫,五代時為吳名將,能建軍功,累遷官至拜相,卒贈齊王,謐忠武。五子皆受王封,曰知證,曰知誇者,即二仙也。天福中,唐主受禪,封知證為江王,知誇為饒王,同鎮金陵。威德兼濟,民庶ㄨ安。率兵入閩,蠻寇迎降,境土寧靜。閩人歸戴;遂立生祠於鰲峰之北,設像以敬事焉。神念其誠,一日,語閩人曰:我明年別汝輩、當默佑玆土。果符前言,於是閩人敬事益虔。而凡旱潦虫蝗之灾,水火寇盜之危,疾病婚葬之請,隨禱隨應,若響若荅。至若摛詞揮翰,雲漢昭回,耀人耳目。自宋以來,累受封號。逮至我朝永樂之間,以神有翊衛聖躬弗豫之功,聿新祠廟,御製碑刻,褒封有加,以昭神貺。由此而觀,則神生為忠臣,歿為明神,其功德有益於國家生民者。如此,豈非天有意於斯世斯民,而使其至於是歟。其祠官方文照,蓋凡神之世系、行實、靈跡、華翰,與夫前代我朝褒封碑刻,恐歲久湮沒失傳,彙成一編,名曰真錄。閩藩總戎盂城孫公,忠義士也,竊嘗觀之,而有感焉,乃捐俸,命工繡梓,以博其傳,命予序引。予謂神聰明正直,其顯跡著于今昔者,皆不出於隱僻怪,誕而至於惑世誣民之患,莫非忠君孝親,仁民愛物之事,蓋士君子之所當為也。其近而耳聞目見者,固-不待是編而知,使遐方僻壤未及見聞者,幸獲一覽,其於為臣為子之道,脩身慎行之方,亦足為一助云耳。是為序。   正統八年,歲在癸亥秋七月吉日,福建閩縣儒學訓導王用盛序。   重刊徐仙真錄題辭   徐仙真錄者,洪恩靈濟二真君之行實也。內列圖像,與夫前代封贈之由,及我太宗文皇帝勑建宮宇,御製碑文、為善陰隲之書所載贊頌、累受加封誥命,醮祭,褒揚詞旨,列聖崇祀,賜衣儀典,並真君降筆所為古賦、記序、詩歌、籤兆,翰藻雲章,天機煥發,照耀古今。其奉祠之官方文照等,彙而集之,麗為上下之編,凡若干卷,以紀真君斡運神化,福國裕民之功,默衛聖躬,陰翊皇度之德,靈應顯異,莫不具載。是書舊有刊本,年久,漫不可考,且無今日之全備。編訂校讎,繕寫成恢,將謾棗以廣其傳。積歲累月,顧力有所弗及。適遇鎮國將軍,盂城孫公景康,奉命來鎮福唐都閫。居無何,躬謁真君於鰲峰之祖宮,以嚴祀禮,拜跽酌獻,神人交孚。禮成,公即取是編讀之,忻躍贊歎,樂然損貲,期在必刻,以照靈蹟於不朽。甫庇工,俾予言以識之。予齋沐焚香,披誦連日,則知真君積功累仁,極忠至孝,慕道成仙,利物濟人之真蹟,悉在是編,靡有遺缺,亘萬古而不能泯也。然予於此,則有感焉,何也?昔者未刻,天下之目無見也,天下之耳無聞也。今既刻之,殆見四海之內,八絃之中,聾病耳開聰,盲者目明,無所不聞,無所不見。斯世斯民,誦斯書,玩斯理,皆知企慕真君之高風遐躅,為忠為孝,修德行善,冀得登陸仙階,昇真悟道。是則見真君不惟成己於曩劫之先,尤將度人於浩劫無窮之後也已。抑觀孫公以是存心,可謂好善有誠,知敬天事神之禮,忠君愛親,景仰真君之道之至者耳,豈他人所能及哉。嗚呼,一念之善,尚可以格乎彼蒼,況其善如此其大者乎,實宜書也。真錄詳備,已成全書。其端則有前福建右布政使,鳳陽麻公洎諸文人之序,予不複贅,姑述此以誌其顛末顯晦,與今重刊之歲月云。告正統六年歲次辛酉正月上元日,知泉州府同安縣事後學新安朱徽拜手謹書。   徐仙真錄序   閩三山城南九十里許,有金鰲峰,高凌霄漢,傑出世表。峰下,靈濟真君之仙祠也。予授方面,蒞政,一日率僚屬謁祠。階序腆雅,神貌肅然,而不知神之由始也。時有鄉之父老黃恒,年幾八耋,進而言曰:神姓徐,乃偃王之裔。晉開運二年,率師入閩,道經金鱉,駐兵除寇。及歸仙,陰隱顯揚,民賴以生。鄉人方珏,始立祠於芝嶼,即今稱曰祖廟。珏之孫曰詢,曰感,曰仲,白其事於執政。聞于朝,勑命始下。繼世克紹先志,祀事惟謹。宋政和七年分香火,始擇地于今靈濟之宮,創建立祠。後有方渙、方汶,率鄉人增廣明堂,更立門表。神之威靈日盛,顯于聖朝,維新廟宇,而崇祀典,大光於前列矣。遂進《徐仙真錄》,備載神之顯迹。及《徐仙翰藻》一書,皆錄神之筆也。其間碑銘、傳、跋、序、啟、頌、疏,至於鰲峰賦、壁像贊,遇事立言,千態萬狀,愈出愈奇。復謂於予曰:神之顯靈,揚揚在人耳目,陰隱功行,備存此書。書雖存,未有序其首,願求一言,辭不獲予。惟神生於當世,英邁絕倫,及宗玄學,伯仲聯芳,同登仙籍。因著跡於金鰲峰。山川英氣,復萃於神。榮享廟食,歛惠一方。久隱而弗揚者,何故?風土有盛衰之運,氣數有隱顯之機。惟神得兆朕之先,暫否其德,則泄為文章,使虛空縹緲之筆,燎然而駭俗,粲然而耀衆。或彰其靈,祈禱感應;如響斯荅。至於行脩相傳次第,累成編迭,泄傳於世,含靈孕氣四百餘年。伏遇聖朝混一,德溢華夷,感神明,則致洪恩真君,敷揚隱德,大闡威靈,翼輔國家,庇及生民,屢降禎祥,四海咸欽。是以載神之德,大顯榮封,春秋恒祀,彰績立碑,垂示於無窮。故其慶會之際,神人相依,誠非偶然矣。故為序。時大明永樂甲辰仲冬望日,中奉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麻勉書。   徐仙真錄卷之一   徐仙世家   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子五人,曰知詢、知諫、知訓、知證、知諤。養子一人,曰知誥。溫初隸楊行密帳下,以功遷右衛指揮使,始預謀議。天佑六年己巳,吳主以溫領昇州刺使,治舟師於金陵。十二年乙亥,遷行軍司馬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冬十二月,封齊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始就鎮潤州,以昇、潤、宣、常、黃、池六州,為齊國城,于昇州建大都督府。十六年己卯,拜為大丞相,中外都督諸軍事。同光四年丙戌,追爵大丞相。徐溫四代祖考,立廟金陵。天成二年丁亥卒,吳主贈為齊王,謚曰忠武。即今神父齊王忠武翊亮真君是也。   徐知誥,字正倫,後復姓李,更名曰昇,徐州人也,少孤,流寓濠州,初楊行密得之以乞。徐溫為人溫厚有謀,為吳樓船軍使,以兵屯金陵,後以功拜昇州刺史。天佑十五年戊寅,吳以為行軍副使輔政,令復拜為海東郡王。十六年己卯,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天成四年己丑,吳主加知誥兼中書令。長興二年辛卯,吳主以知誥鎮金陵,復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金陵,總錄朝政。三年壬辰,廣金陵城。四年癸巳,營宮室於金陵。清泰二年乙未,吳主加知誥大元帥,封齊王,備殊禮。天福二年丁酉,知誥建齊國於金陵。秋,吴太子璉,納知誥女為妃,乃始建太廟社稷,改金陵為江寧府。秋八月,吳主溥,奉冊禪位于齊王知誥,迺復姓李,更名曰昇,奉徐溫為義祖,徐氏諸子皆封王,女封郡縣主。即今本宮唐王是也。   徐知詢,乾貞元年丁亥,吳主拜為輔國大將軍金陵尹,後加右統軍,封洪王。   徐知諫,溫養子。知誥事吳甚謹,而徐氏諸子頗不能容,常召飲酒,伏劍士,欲殺之。諫以其謀告知誥,乃得解。後封為鄂王。   徐知訓,天佑二年乙亥,溫遣其輔吳主於廣陵。吳以為都軍使,後封為廣陵王。   徐知證,天福二年丁酉,知誥受吳禪,乃封為江王。天福九年甲辰,同饒王統將入閩,著績金鰲,遂立廟祀,即今九天金闕洪恩真君是也。   徐知誇,天佑十九年壬午,吳主拜為金陵尹。及知誥受禪,乃封為饒王,即今九天玉闕洪恩真君是也。五元帥,乃祖廟駐劄之將也,當時廟碑封號明白。其岳文昌、許文績、李轂、韓熙載、祖全恩、嚴可求、阮慶、陸齊等帥,雖在真君麾下,封號碑無可考。   查文徽,天福八年癸卯,唐主以為樞密院使。九年甲辰,閩人連重遇弒其主王延羲,閩大亂。唐遣查文徽屬二王,發兵攻建州,屯於建陽。已而,閩之諸將皆送款而降。秋八月,文徽乘勝克建、汀、漳、泉四州,即今靈濟宮永安留守查元帥是也。   邊鎬,天福八年癸卯,唐主以鎬為通事舍人,遣破虔州妖賊張遇賢,執以降。九年甲辰,拜鎬信州刺史。秋,楚大亂,唐遣攻楚,破潭州,乃以鎬為湖南節度使,即今靈濟宮武安留守邊元帥是也。   魏岑,天福九年甲辰,唐主以為樞密院副使。十二年丁未,岑安撫漳泉,後改為監軍使,復授太子洗馬,即今靈濟宮節度使左監門魏元帥是也。   趙鐘,字文德。初,唐主拜為池州刺史,後召委以宣州令,即今靈濟宮都統使右監門趙元帥是也。   刁彥能,天福七年壬寅,唐主拜為撫國節度使,即今靈濟宮都統軍使先鋒刁元帥是也。   封廟本始   勑卦   宋乾道二年丙戌,方詢、方感、方仲,上其事於州牧,號曰護境感應。熙寧三年庚戌,林懷賢等,上其事於光祿卿程師孟保奏。八年乙卯,劉彝、周汝礪復具狀以聞。紹定元年戊子,安撫使薛弼,保奏於朝。端平元年甲午,左藏周說、潮守周燧,具其事於執政李宗勉保奏。端平三年丙申,宋理宗封:   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江王。   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真人,饒王。   父,齊王,忠武真人。母田氏,仁壽仙妃。配許氏,順助仙惠仙妃。陶氏,善助慈懿仙妃。   嘉熙元年,勑廟額日靈濟宮。   大明永樂十四年丙申,郎中王羽、尚書方賓奏神績於朝。次年丁酉,太宗文皇帝加封:   金闕曰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洪恩真人。   玉闕日高明弘靜沖湛妙應仁惠洪恩真人。   父,翊亮真人。母,淑善仙妃。   許氏,貞應仙妃。   陶氏,恭靜仙妃。   永樂十六年戊戌加封:   金闕護國庇民洪恩真君。   玉闕輔國佑民洪恩真君。   父,翊亮真君。   加廟額曰洪恩靈濟宮。   宣德十年乙卯,皇上登寶位加封:   金闕崇福洪恩真君。   玉闕降福洪恩真君。   鰲峰始祠   自晉開運二年乙巳,真君率師入閩駐兵除寇,鄉人立祠於鰲峰。宋太平興國八年癸未,更立祖廟,舊址尚存,即今佛舍前是也。至大明永樂甲辰,共四百七十九年。   洪恩靈濟祖廟   宋太平興國八年癸未,檀越方珏始立祖廟,以石為室,諸祠皆本於此,歲時祀禮,方氏主之。至正七年丁亥,方壯猷、方逢午、方嗣翕重建,復立祖廟碑。至永樂三年乙酉,方文照等募緣重建,更坐向子午。至大明永樂甲辰,共四百四十二年。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