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2-续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明-朱权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經名: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明朱權編。二卷十九章。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序   琦歟。盛哉!余謂世有非常之人,而能為非常之事,不然,則天道之幽玄,道源之深邃,孰能究其實哉?夫破白雲,攀倉藤,躋翠阜,登層巒,涉萬仞之險,升泰岳之巔,下視寰塊,自以為高也,孰不知披天風躡鴻毛,履長虹跨蒼虬,遨游乎太虛之表,捫日月,握星斗,舐青冥,俯視塵壤,其志又何其大也!自非咀三靈之華,吸九光之芒,漱紫瓊之腴,嚅元氣之真者,安能遊神玄閫、駕景閬風、履空青而闡天道哉?今是書之作也,若義馭之出滄溟,杲日之破昏暝,可以滌凡塵之俗陋,藻太華之神英。是以駐心靈域,探至道於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樞於紫極。而日嘗迹至真之神奧,究造化之樞機,亦有年矣。於是剖玄黃之未造,劙混茫於先天,泄泰鴻未露之機,明太素生物之始,上自溟涬之未判,下至人文之始著,自有道教以來,三皇建極,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備,言奧有未宣,制度有未傳,儀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則孰能為焉?於是三沐熏修,質於神明,告於天帝,大發群典,鑽類分徧,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統之始起,儀制之式,器用之備,衣冠禮樂之制,天心靈秘之奧,道門儀範之規,立為定制,舉道門之所用,皆載此書也。於是命其名日《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自開闢以來,至於今日,上下百千萬億斯年,有國有家者,莫不上奉天道,下修人事,所以建圓丘以祀天,立方丘以祭地,皆以天道為尊也。凡誥命之端,必曰:奉天承運。《周書》曰:上天眷命。《湯書》曰:明王奉若天道,未嘗不奉天道而承天運也。吁!玄風之不振也久矣。余於是,使道海揚波,再鼓拍天之巨浪;神光驟發,重開絕域之幽陰。正所謂望洪濤之暨天,非起於垮池之中;睹玄翰之汪穢,非出於章句之徒。余豈敢自矜者哉!是書也,乃若叱咤風霆,鞭蒼龍而沛時雨;其宣道也,若翱翔天宇,駕黃鶴以凌空明。其制度也,若恍兮振靈籟於丹霄;其製物也,若豁兮發神颱於銀漢。一新玄造,何其壯哉!遂壽諸梓,使天下後世知夫天皇之大道有如此之盛者,不亦偉歟!皇明第二甲子正統之九年正月之九日也,南極遐齡老人臞仙書。   原道   南極遐齡老人臞仙撰   臞仙曰: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備天命。我道祖軒轅黃帝,承九皇之運,乘六龍以御天,代天立極,以定三才。當是時也,天地尚未昭晢,無有文字,結繩以代政;無有房屋,巢居以穴處;無有衣裳,結草以蔽體;無有器用,汗尊而杯飲。我道祖軒轅黃帝,始創製文字,製衣服,作宮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備。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內,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黃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黃帝之教焉。且夫老子謂: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必有所生者。曰: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強字之日大,故日大道。其教日道教,世方有道字之名。以是論之,凡言修道學道者,是皆竊老子之言以道為名也,豈非老氏之徒乎!又若老子所謂:玄之又玄,為眾妙門。玄妙二字,又皆竊之畏名,用之於經者,是皆用老子之言也。又若莊子書曰:有大覺而後知聖人。所立之名此大覺二字,乃莊子所立之名,徽宗取之而封金仙,其經皆用之,是皆出於吾道家之書、黃帝老莊之教也。昔西伯以二童子侍老子,老子與其名一曰吉祥,一日如意。後人皆用之,是皆竊老氏之言也。豈非老氏之徒乎!其黃帝之為教也,創制萬物以宣天道,為治世首,君自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見乎《陰符經》。老子之為教也,按《爾雅》及《藝文志》曰: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人君南面之術也。合於堯舜之克讓,《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故以國為身,治國如治身,是謂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托天下,皆修齊治平之道也。見乎《道德經》,此皆中國聖人之道也。故曰:正道。所謂正道者何?中國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氣,其人形貌正,音聲正。其教也不異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無翻譯假托之辭也。不異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黃帝之衣冠,是以有黃冠之稱也,不毀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飛騰就天,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不去姓,不忘其親,不滅其祖,人子之孝也。朝修有儀,行君臣之禮,臣事上帝,人臣之義也。讀聖人之書,行聖人之道,循乎禮義,儒道一理也。其道在天地未分之先所有,其教在三皇之世所立,又非孔子所謂後世有述焉,異端起而大義乖也。其徒,中國者列之於上,外夷者列之於下。教有先後之別,人有夷夏之分,貴賤之殊也。其女真之修道也,不出閨門,不群聚於宮觀,不藏匿於女男,衣衫有辯,教無邪僻也,不以因果禍福報應之說惑世誣民也,不以捨身捐資布施為福逼人以取財也,不悖所生之天,不忘所生之土,生於中國,奉中國之道,不忘乎本理也。反此道者,則不正矣。其教也,施諸四海,行諸天下,極天所覆,極地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生之民,所稱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國聖人黃帝老子之所製也,豈非皆出於吾道教哉!《周書》曰:域中有四大:日道大,天大,地大,王大。三界之內,大無加於此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乎。凡有修有為之法,聖人之所不取,故不為大,昆非在開闢,與天地並立而有者乎,是以道教以天為主,日天道者何其盛歟!余嘗見滅儒道之書,有云:其滅道也,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于三清之上等語,惡言蜂生,難以筆述。其滅儒也,謂孔子之教,治世少用,不達性命,惟說見世,止可稱賢人,不足稱聖。又云:孔子名位同俗,不異常人,祖述先王 自無教訓,止可修述。非為教源。孔子所言矯世法也,孟軻所言疾專一耳,儒宗齷齪,但釵俗中之一物耳,是皆用黃帝所製之文字而作書,反滅黃帝之教,詆孔老之學,毀天帝而自尊,不亦過之甚矣!噫,老子曰:上士不爭,下士好爭,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聖人已有見於先也。余年方十有一,在齠此時遇一青衣老媪,謂曰:爾切勿忘夙念,六十年後方可許開口。余故直書其事;日于昔在少昊之四十七年,當昭陽赤奮若之歲,奉太清之命,封河東□□之主,至商武丁三十一年,桑兆崦茂之歲,一千二十九年,上升太清,特進南極沖虛妙道真君,居南極九十四宮之位,在天二千六百九十九年,太清授以蓬萊玉璽、太陽金符,令予下降人問,以匡天道,使振玄風,握靈樞而闡玄化也。於是,立勛三界,注名天府,又何偉歟!乃作是書。發天地秘藏之奧,襲日月霄漢之光,彼燐火之縱橫,妖芒頓息,令玄風之普扇,大道開通,使千載之幽陰,重開於化日,繼萬年之道統,再續於今時,以明吾中國聖人之道焉。謹執筆焚香,告於高厚而書之。   南極沖虛妙道真君遐齡老人躍仙頊首書。   原道終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目錄   上卷   開闢天地章  道教源流章   天皇龍文章  斡運造化章   醮事儀範章  天心玄秘章   道門官制章  赤文天律章   清規儀範章   下卷   宮殿壇憚章  奉聖儀制章   天樂仙仗章  全真儀式章   冠服制度章  修真器用章   玉笈靈文章  朝修吉辰章   數目紀事章  醮獻祭品章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上卷   南極沖虛妙道真君遐齡老人臞仙製   開闢天地章   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獨存,歷萬劫而不朽。   天道   臞仙曰:其道也,老子所謂:昔在天地未判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強為之名,日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受無形,源流泏泏,沖而不盈,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張三光,山以之而高,淵以之而深,獸以之而走,烏以之而飛,星曆以之而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嗚焉,無味而五味生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無,實生於虛,以一之理,施于四海之嘏,察於天地。其全也敦兮若撲,其散也渾兮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氾兮若浮雲,若無而有,若存而亡,韋氏得之以摯天地,伏羲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太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以處北極,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百。傳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上為列星,是以孔子問於老子曰:今日宴閒,敢問至道。老子曰:汝齋疏淪而心,澡雪而精神,培擊而知,夫道官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涯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主於道,其來無邊,其往無涯,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歟!使道可以進人,則人莫不各進之於其親矣;使道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之於其兄弟矣;使道可以傳人,則人莫不各傳之於其子孫矣。然而,不可者,無他術也,因中無所主,則道不可得而知也。子若歸而求之於其身,則道不遠矣。孔子歸,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曰:夫子見老聰,亦將何規哉?孔子曰:烏,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飛者,吾可以熷;游者,吾可以綸;走者,吾可以網。至於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上天,吾所不能測也。今見老聰,其猶龍乎!.吾口張而不能嘖,神錯而不知所居,吾又何規老聃哉!是以顏子贊聖人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然在後。與夫老子所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即此道也。故曰:皇天無二道,聖人無兩心。然如是,予當整襟肅容,抗手高揖,為智者一言之且曰:劫外有香應不遠,吹入玲瓏仙子家。若向這裹認得親切,只須這一個道字。若不具眼,又向鼻孔裹翻身去也。咄因開口為君笑,不覺西山生白雲。   元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未有天地之時,其氣混沌如鷄子,瞑津始芽,鴻濛滋明,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之氣為人,芒雜之氣為物。昔在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是太初、太乙也。《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即此太極之元氣也。   太極   無極而生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謂天理之尊號也。極者,至極之義。樞紉,根柢之名。所謂天之樞紐,根柢也。   天地   元氣既分,陰陽始判,無聲無臭,輕清者上浮為天,重濁者下沉為地。天行健,運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天大地小,表裹有水。地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天運如車轂之運,如笠之冒地。表裹元氣之上,譬覆奩以抑水而不流者,氣充其中也。《天論》曰: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天旁轉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東行,天西旋入于海,牽之以西,如蟻行磨上,磨左旋蟻右行,磨疾蟻遲,不得不西。地常動而不止,譬人之在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不知,此則元氣之剛健,浮游而不息也。《通鑑外紀》曰:天地混沌如鷄子,盤古氏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然則生物始於盤古,天地萬物之祖也。其死也,頭為五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又曰: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喜為晴,怒為陰。秦漢問俗說,盤古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後乃有三皇。此天地人之始也。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天地度數   天體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每一方八□ 萬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萬里,以日照陽城之半為中,乃體正圓也。南極七十二度,隱而不見為下規,北極七十二度,見而不隱為上規。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總而論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輪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壘,上至星天九萬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淵,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萬里,黃帝考之數也。   方隅里數   東極日出之所,西陲日沒之所,徑過二億二萬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極至北陲,徑過二億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東西少二萬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數也。   中央   得天地之正氣,兼備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聲音正,故軒轅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黃,故其教也以天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運,欽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東方   日出之所,發生之氣在焉,主春屬木,其人仁,名東夷。夷從人,乃得天地之氣清者也。蓬萊三山,方壺十洲在焉,故人以長生為樂。   西方   日落之所,肅殺之氣在焉,主秋屬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從羊從犬,乃得天地之氣濁者也。鬼戎鬼陰類在焉,故以死為樂。   南方   離明之所,炎熱之氣在焉,主夏屬火,其人狡,變詐萬狀,名田蠻。從蟲,苗獠 瓠之屬,乃得天地駁雜之氣者也。剪髮跣足之國在焉,故以賊殺為樂。   北方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