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06-正统道藏正一部-真仙真指语录-金-马钰

真仙直指語錄   經名:真仙直指語錄。金馬鈺等述,玄全子集。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真仙直指語錄卷上   海天秋月道人玄全子集   丹陽馬真人語錄   丹陽師父在龍門山重陽會上,謂眾曰:日用不得欺瞞天地人三才,常謹謹行,寸陰可惜,莫虛度也。睡眠亦人之所欲,須是減省。不得專打坐,行住坐外,只要心定皆是道。諸公休要起心動念,疾搜性命,但能澄心遣欲,便是神仙。別休生疑心,此是真實端的言語。惟常清靜難行,但悟萬綠虛假,心自澄,欲自遣,性自定,命自住,丹自結,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各各用力休太急,常逍遙自在。弟子若不是師父說破,不敢認此為妙法。今則得效,傳與他人。諸公但請休疑心,常處無為清靜自然之理,不發姻火,便為得道也。   又曰:十二時辰,天道運行斡旋,造化還有息否?行道之人,須象天道,亦要十二時中無暫息停住,斡旋自己身中造化,要常清常靜,不起纖毫塵念,乃是修行。如行持,做神仙指日矣。苟或虧功失行,怎得了達。我觀汝輩十二時中,未有一箇時辰專心在道,將來怎得神仙。受了十方供養,如何還得?一朝合眼,死墮鄧都,長劫受苦,永無出期。我今叮嚀,說與汝等如何是道。但澄心遣欲,萬綠不掛,神氣沖和,便是道也。依此行持,不到錯了。你每行持不到,卻不得言掌教真人不是。豈不念七祖生前造無邊之業,受無極之苦,望子孫成道,憑天赦救拔生天。吾稽首門下弟子,自今後不可虛度,耐久不退,抱道而歸,此所謂願也。   又曰:薄滋味所以養氣,去慎怒所以養性,處汙辱卑下所以養德,守清靜所以養道,名不係於簿籍,心不在於世。此所以出人之殼,與天為徒。   又曰:專一學道,人人可得。人仙不同世俗,進取有黜落也。但清靜無為,最為上乘省力。   又曰:道人要妙,不過養氣。夫人汨沒於利名,往往消耗其氣。學道者別無他事,只在至清至靜,頤神養氣而已。心液下降,腎氣上升至於脾,念想絕,神自靈,丹自結,仙自做。若行不得挾泰山,超北海,非道也。   又曰:夫道者,但清靜無為,逍遙自在,不染不著,十二時中,但能行徹,必不誤爾。   又曰:氣難住,迅若奔馬,惟靜可以御之。當先去其外,儻若在眾人中,如在探山谷裹,方是道人。若不到無心田地,難以制御。   又曰:守清靜恬淡,所以養道;處汙辱卑下,所以養德;去瞋怒滅無明,所以養性;節飲食薄滋味,所以養氣。然後性定則情忘,形虛則氣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衰,此自然之理也。   又曰:道者行住坐臥,不可須臾不在道。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息於綿綿,臥則沉神於幽谷。久久無有間斷,終日如愚。   又曰:每日只要頭頭無事,萬綠都放下,六門下不人。少語言,不著一物,十二時中常要不昧,臧省睡眠,一齊放下。雖是六門,只是一箇主人,常常無物,便是補也。   又曰:初學入道之人,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掛心,專心至志,始終如一,切莫中路而廢之。若有毫末不除,則道不固。已往之事不可思,未來事不可念。且據日前為見在,便是無事之人。兒女情多,姻霞志少,則非學道者也。   又曰:汝等聽予言,不可忘內日用,外日用。外日用,大忌見他人過,自誇己德,拓賢嫉能,起無明俗念,欲心種種之過。內日用,真清真靜,不染不著,調氣養神,逍遙自在,暗積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詩曰:大道人情遠,無為妙本基。世問無愛物,煩惱不相隨。   又曰:清靜者,清謂清其心源,靜謂靜其氣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撓,性定而神明;氣海靜則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實。故澄心如澄水,萬物自鑑。養氣如護嬰兒,莫令有損。氣透則神靈,神靈則氣變,此清靜所到也。   又曰:無為者不可思慮愛念慎患,益積利害,其問雖有為而常無為,雖涉事而常無事。何況專一清心靜意,養氣全神,飄飄然遊於逍遙之場,適於無何有之鄉也。   又曰:人若行有心有為之功,盡是術法,若行無心無為之功,乃無盡清虛也。   又曰:酒為亂性之漿,肉為斷命之物,直須不喫為上。酒肉犯之,愆猶可恕,若犯色欲,罪不容誅。生皿色之害人,甚於狼虎,敗人美行,損人善事,亡精滅神,至於損軀,故為道人之大孽也。   又曰:大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靜為基。若施於心身,節飲食,絕思慮,靜坐以調息,安然以養氣。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然後滅情於虛,寧神於極,可謂不出戶而妙道得矣。自古神仙不敢跳過澄湛二字,乃妙言也。經云:澄其心而神自清。修行之人多言澄心,不識澄心之理。如何是澄心之理?只要一念不生,性體真空,杳然湛然,似天澄虛不別,是真澄心也。無心可澄,是名澄心。且夫靈源妙覺,本來清靜,因為萬塵汙其定水,塵多則水濁,心多財性暗。所以澄心損事,其水自清,其性自明。澄光淺者,動則塵生,澄光深者,縱有風浪動搖,其水不渾。譬喻人之功夫大小,學道不貴實功實行,不驗自己清濁,多將古人言句為用,便說本來無修無證。且道性雖無修無證,塵心日要損消,到忘心忘性,方契無修無證。故《道德經》云: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是也。   自古學道之人,體到實際真空,得無心真定,纔說自然。且道如何是體空處?夫體空者,心體念滅,絕盡毫思,內無所知,外無所覺,內外俱寂,色空雙泯,目視其色,不著於色,耳聽其聲,非聞於聲。故聲色不能入者,自然攝性歸性,混合杳冥,化為一點靈光,內外圓融,到此處方契自然體空之道也。夫自然體空者,若有所體,即是所不體;若無所體,即無所不體。豈不聞《學仙記》曰:殊不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門無旁,四達皇皇,若有所在,即有所不在,若無所在,即無所不在。   又云:身不勞而功不大,行不廣而心不死。或於教門用力,大起塵勞,或於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此兩者於道最上。然既出家,心卻未死,中問不可虛費光陰,積功累行,一志無私,至死不退,向教而忘,休生妄想。師祖云任從天斷,是也。   師在華亭曰:道者何物?即氣便是根元,豈不知鼻中出者是也。又曰:夫道但務清靜無為,逍逼自在,不染不著。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箇徹悄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當有益,必不誤爾諸年少。   又曰:師在縣西高馬從仁庵,高唱:縱日消萬兩黃金,止好粗衣淡飯。言去歲過關外,聞人誦此語,喜其有理,故記之。   師曰:《清靜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非指外覆載之天地也,蓋指身中之天地。人之身以上為天,以下為地,若天氣降,地脈通,上下沖和,真氣自固矣。   又曰:儒家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晉真人云:以信結交,以恩復條。可以至矣。   又曰:無心者,非同貓狗木石,蠢然無心也。務在存心於清靜之域,而無邪心也。故俗人無清靜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貓狗一般也。   又曰:不生不滅見如來,悟了之時,免卻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陰神,若到天庭,忽有天花飛,方出陽神。此乃初地也。   龔道昇問曰:湛然常寂如何?師曰:將來和湛然都不用。   于清風問曰:弟子修行數年,道眼不明,心地不靈何也?師曰:別無他事,行道不精爾。   師曰: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註《道德經》,金陵子註《陰符經》,時看亦不妨也。不如一切不讀,貲盧都地養氣,最為上乘。   又曰: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問曰:何由得氣不散?師曰:身無為。又問:何由得神不昧?師曰:心無事。   師曰:張潤子有一句甚好。每道往來,但要照顧潤身之寶。師自笑曰:他開鋪席,話卻勸別人。   又云:詩日深藏白雪非為貴一廣種黃芽不屬貧。欲要養氣全神,須當屏盡萬綠,表裹清靜,綿綿固守,用之不勤。三年不漏下丹結,六年不漏中丹結,九年不漏大丹結,圓備是九轉丹成,亦名三千功滿。   又《十勸》云:一不得犯國法。二見教門人,須當先作禮,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輪迥,皆父母也。三斷酒色財氣,是非人我。四除憂愁思慮,攀綠愛念,如有一念纔起,速當撥之,十二時中常搜己過,稍覺偏頗,即當改正。五遇寵若驚,不得詐作好人,受人供養。六戒無明業火,常行忍辱,以恩復偉,與萬物無私。七慎言語,節飲食,薄滋味,棄榮華,絕憎愛。八不得學奇異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為生,莫惹纖毫塵勞。九居庵不過三問,道伴不過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爾死我埋,我死爾埋。或有見不到處,遞相指教,不得生異心。十不得起勝心,常行方便,損己利他,雖居暗室,如對聖賢,清貧柔弱,恭順於人,隨綠度日,絕盡貪慎,逍遙自在,志在修行。始終如一,慎勿息惰,心清無為是真,意淨無惡是善,養氣全神,常起慈悲,暗積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   長真譚先生示門人語錄   凡人輪迴,生死不停,只為有心。德山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念不生,則脫生死。何為有心?蓋綠眾生貪瞋癡三毒孽,〔起〕無明心火。師云跳出三山口,是也。所以悟人修行,割情棄愛,摧強判銳,降伏除滅眾生不善心,要見父母未生時真性,本來面目是也。何為不善心?一切境上起無明怪貪嫉拓財色心,種種計較,意念生滅不停,被此業障舊來熟境,朦昧真源,不得解脫。要除滅盡,即見自性。如何名見自性?十二時中念念清靜,不被一切舊愛境界矇昧真源,常如虛空,逍遙自在,自然神氣交娠沖和。修行如了此一事,更有何生死可怖,更有何罪業可懼。如稍生一念,不為清靜,即是堅礙,不名自在。如何到得?只要諸公一志如山,不動不搖,向前去逢大魔,盡此一身永無迴顧,前期必了。晉真人云:心清意靜天堂路,意亂心荒地獄門。   長生劉真人語錄   心上通得一物,出得一物殼;通得萬物,出得萬物殼,證得虛無之道。若不通便處無為,心名頑空,既為聖賢,天下皆知。   太上云:能乞食者,是吾弟子。乞中有益蒙人恩,身不自在,曠劫以來,販骨如山,心猿未曾暫歇,業消盡見功也。自覺氣和神定,得自然真常之道也。若執一卷經做修行,然是亦未是,欲要心無礙,千經萬論都要通,卻不得執著,心神明都照破也。道為無形無影,往往人多疑有始有終,若心上無私常清靜,做徹便是道人,只清靜兩字都包了。太上云:吾尚自頭白,誰能形完全。身屬萬物之數,怎生憑假身要長生不死,有形則有壞,無形則無壞,心悟則邪欲不生,心慧則常照不滅,元神自見,然後保命長存,三才虛無混而歸一,成自然之功。   又云:修行人如神氣相見,得做神仙。問眾曰:如何得神氣相見?眾人各說異端,俱不達理。師言:要明萬法,出得萬物之殼,一分塵盡則明一分道,十分塵盡則明十分道。如塵心絕盡則可全於性,色心絕盡則可全於命,無明心盡則可保於沖和。修行人十二時中,只要內搜己過,方可得神氣內安,神氣安則為真功,不見他人非則為真行。天長地久,入道多年,內養精氣,精氣盛則神思氣,氣思神,自然神氣相見。如水土和為泥,造成器物,若未經真火緞煉,土再見水,復化為泥也。如經真火緞煉成器,則不壞矣。如磚瓦曾經火煉,亦可千年不壞,何況性命煉成至寶。   長春邱真人寄西州道友書   大抵修真慕道,須憑積行累功,若不苦志虔心,難以超凡入聖。或於教門用力,大起塵勞;或於心地下功,全拋世事,但克己存心於道,皆為致福之基。然道包天地,其大難量,小善小功,卒難見效。所以道:剎那悟道,須憑長劫煉磨;頓悟一心,必假圓修萬行。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而不知宿世之因,只見年深苦志,不見成功,以為塵勞虛誕,即生退怠,甚可惜也。殊不知坐臥住行,心存於道,雖然心地未開,時刻之問皆有陰功積累。功之未足,則道之不全。如人有大寶明珠,價直百萬,我欲買之而錢雖未足,須日夜經營,勤用儉求,積聚財物,或三千五千,或三萬五萬,錢數未足而寶珠未得,其積聚錢物,應急且得使用耳。比於貧婁之家,雲泥有隔,積功累行者無,然雖未得道,其善根深重,今世後世,聖賢提挈。方之無宿根者,不亦遠哉。惟患人心退息,聖賢不能度脫。若不退息,今世來世,累世提挈,直至了達耳。我無宿骨,雖遇明師,萬苦千辛,至今未了。丹陽、長真,皆是宿綠,則十年五載之問,天外飛騰自在。我雖未了,所受艱難亦與常人異耳。祖師云:無為道者,先捨家而後捨身,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著,抱道而亡,任從天斷。斯為至言,學者其審之。   又曰:汝等又不端的做修行,更不打些塵勞,如何消得十方飲膳?若有福出家,左右退不得,若無福出家,宛宛轉轉,須教退了,不能成就。   于清風曰:一意不離方寸,如何?師曰:此真空也。難言難說,待爾心上除了一分功,除了十分有十分功,除了九千九百九分,只有一分不除,不名清諍,直須除盡,聖賢向汝心上校勘,自有真師來度。   又曰:天真皇人云:煉神、煉氣、煉形,三件都行了,為天官、火官,陽也。息者,風也。以風吹火久煉,形神俱妙是也。古人曰:初念住,二息住,三脈住,四滅盡,入乎大定,與物不交,七百年老古錐也。妙哉!妙哉!塵勞見後若做些小,亦是外行,不可尋他,不可避他,雖是應物,亦不著他。   又曰:悟道之人如農家之積粟,自一合至萬石。又如世人之積財,自一文至萬貫。如此惜氣不損,則積氣自神矣。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