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2-双节堂庸训-清-汪辉祖

  心宰万事,人之成人,全恃此心。为此一事,即当尽心。于此一事所谓尽者,就此一事筹其始,以虑其终而已。人非圣贤,乌能念念皆善?全在发念时将是非分界辩得清楚,把握得定,求其可以见天、可以见人,自然去不善以归于善。不特名教纲常大节所系,断断差不得念头,即细至日用应酬,略一放心,便有不妥贴处。   亡友孙迟舟(辰东)尝语余曰:“朱子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竟有事出理外者,心有不同乎?”余应之曰:“同此理方为心,同此心方为人。若在理外,昔人谓之全无心肝,即孟子所云禽兽也。”我辈总当于同处求之,故惟事事合于人心,始能自尽其心。   人须实做   具五官,备四肢,皆谓之人。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是人之总名。曰士、曰工、曰农、曰商,是人之分类。然臣不能忠,子不能孝,便不成为臣、子。士不好学,农不力田,便不成为士、农。欲尽人之本分,全在各人做法。谚有云:“做宰相,做百姓,做爷娘,做儿女。”凡有一名,皆有一“做”字。至于无可取材,则直斥曰“没做”,以痛绝之。故“人”是虚名,求践其名,非实做不可。   人从本上做起   俗曰“做人”,即有子曰“为人”。尝读《论语》开端数章,“圣功”、“王道”次第井井。圣人以学不厌自居。只一“学”字,已该千古人道之全。   学者,所以成其为人,记者,恐人之为学无下手处,故紧接其“为人”也。“孝弟”一章,虑有干誉之学,次以巧令鲜仁,一贯之。传曾子以鲁得之,记曾子为学人榜样,而圣功备矣。“道千乘”一章,王道也。“圣功”、“王道”基于“弟子”。故“弟子”一章,孝弟信仁俱于前数章见过,此即弟子务本之学。以“行”不以“文”。如以文为学,则子夏列文学之科,何以言学只在君亲朋友实地?故做人须从本上起,方有著力处。   做人先立志   做人如行路,然举步一错,便归正不易。必先有定志,始有定力。范文正做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文信国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卒之范为名臣,文为忠臣。亦有悔过立志如周处,少时无赖,闻父老三害之言,杀虎斩蛟,折节厉学,终以忠勇著名,皆由志定也。故孟子曰:“懦夫有立志。”盖不能立志,则长为懦夫而已矣。   须耐困境   番禺庄滋圃先生(有恭)抚浙时,手书客座楹贴曰:“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识者已知为宰相之器。人生自少至壮,罕有全履泰境者。惟耐的挫磨方成豪杰。不但贫贱是玉成之美,即富贵中亦不少困境。此处立不定脚根,终非真实学问。   常存退一步想   存一进念,不论在家、在官,总无泰然之日;时时作退一步想,则无境不可历,无人不可处。天下必有不如我者,以不如我者自镜,未有心不平、气不和者。心平气和,君子之所由坦荡荡也。   时日不可虚度   非仅“时不可失”之谓也。穿一日暖衣吃一日饱饭,费几多织妇农夫心力?得能安享便是非常福分。此一日中各事其事:男则读书者读书,习艺者习艺;女则或纺、或绩、浣汲、缝纫,不敢怠惰偷安,是为衣食无愧。不然,人以劳奉我,我以逸耗人,享福之时,折福已多。富贵子弟或致衣食无觅处,职是之由。   作事要认真   “世事宜假不宜真”,此有激之谈,非庄语也。毕竟假者立败,真者攧扑不破。虽认真之始,未必不为取巧者讥笑,然脚踏实地,事无不成。即成之后,谤疑冰释矣。   作事要有恒   能认真于始而不免中辍,断断不可。谚曰:“扳罾守店”,言罾不必得鱼,手不离罾,必可得鱼。店不必获息,身不离店、必可获息。贵有恒也。又曰:“磨得鸭嘴尖鸡贱。”言变计未必逢时,以无恒也。故作事欲成,全以有恒为主。   事必期于有成   作事之成与不成,即一事而可卜终身。福泽有首无尾,其人必无收束。尝历历验之,颇不甚爽。“不为则已,为则必要于成。”朱子所以垂训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人所以示诫也。念之哉,毋为有识者目笑。   要顾廉耻   事之失其本心,品不齿于士类,皆从寡廉鲜耻而起。顾廉耻乃忌惮,有忌惮乃能检束,能检束自为君子而不为小人。   贵慎小节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