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9-易图通变-元-雷思齐

易图通变     经名:易图通变。原题临川道士雷思齐学。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空山先生易图通变序   《道德》数千言,吾教之所独尊,古今未有能废之者?然传注层出,渺茫丛惑,莫适指归,徒见多岐之纷纷也。雷思齐嗜学有要,精研是书,探窍本旨,为之传释,合儒、老之所同,历诋其所异,条分绪别,终始一贯,不翅入老氏之室,避之席以相授受也。其将学是者,终#1究其说,知其玄之玄,而不昧其所向,传之将来,庶几于吾教非小补也。至元丙戌#2嗣天师简斋张宗演序。   雷先生思齐,字齐贤者,临川之高士也。遭宋亡,独居空山之中,着《易图筮通变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凡数十卷,《和陶诗》三卷。去儒服,称黄冠师,与故淳安令曾公子良、今翰林学士昊公澄相友善。四方名士、大夫慕其人,往往以书、疏自通,或闻其讲学,莫不爽然自失。故翰林侍讲学士袁公桶,博雅君子也,称其所著书,援据切至#3感厉,奋发合神以穷变,尽变以翼道。且日:知齐贤不如是齐贤之意。不明方今天下称为斯文宗#4莫先昊公;天下称善著书,莫先昊公。亦曰:与谈《老子》甚契。又称其诗精深工致,豪健奇杰,有杜、韩风。盖皆以为知言。呜呼,古称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太史公世掌天官,使不遇祸,《史记》不作。夫求雷先生之志,读雷先生之书,遑与世俗道哉。遑与世俗道哉。余读其所著之书,想其为人几五十年。今又得其诗文二十卷,于其徒孙傅性真与周惟和传入京师来,因识以辞。至顺三年三月揭俱斯书。   昔世祖皇帝既定江南,首召三十六代天师入朝。未几,天师奉旨掌道教。还山,遂礼请先生为玄学讲师,以训迪后人。余时虽幼,而有志于学,遂受学于先生。先生尝诲余曰:文章于道一技耳。人之为学,将以明斯道也。不明斯道,不足以为圣贤之学矣。余由是日知所省,益自奋发。及弱冠,入侍先师。开府公于朝,遂不得事先生以终学焉。先.生尝注《易图筮通变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凡数十卷,诗文二十卷。至顺二年秋,先生之徒弟傅性真,遣徒孙周惟和持所注诸书,来京师示余,且日:先生所注之书,虽有黄公震、曾公子良、昊公澄为之序,而未得公一言以发明之,敢以为请。余日:嗟夫,先生之殁,迨三十年矣。今不可得见,得见所注之书斯可矣。然先生之学,岂所注之书可能尽.哉?后之观者,考诸书则知先生之学,诚不止若是也。余今且老,久留于朝,常欲集先生诸文而序之,未果也。今诸文既已成编,又岂敢嘿嘿无一言以发明先生之学哉?故续为之序。先生讳思齐,字齐贤,学者尊之日空山先生,抚之临川人也。至顺三年,岁在壬申六月旦日,昊全节序。   河图,八卦是也。图之出,圣人则之。包牺氏仰观象,俯观法,近取身,远取物,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始因之画八卦以作《易》者也。孔子谓其则之,岂欺我哉?图之数以八卦成列,相荡相错,参天两地,参伍以变,皆自然而然。后世不本其数,实惟四十,而以其十五会通于中,乃妄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意增制于四十之外,以求其合幸其中,故愈说愈迷,纷纷迄今。余因潜心有年,备讨众说,独识先圣之指归,遂作《通变》,传以与四方千载学《易》者,同究于真是焉。兼筮法亦乖素旨,附见后篇,求古同志宜能明其非敢诬也。大元大德庚子九月,临川道士雷思齐齐贤序。   河图   河图本数兼四方四维,共四十,员布为体,以天五地十虚用以行其四十,故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河图四十征误之图   旧图改作方体,且实以天五于中,故不可推用。今首出圆体,先征元误,览者详审后图,则自可见也。   河图参天两地倚数之图   参伍以变错综数图   参两错综会变总图   易图通变卷之一   临川道士雷思齐学   河图传上   则河图以作《易》,其数之所由起乎?数之起,不过一阴一阳之道而已。《易》道之所以一阴.一阳者,不过以奇耦之数互为分且合,以生且成而已。   阳奇阴耦,变而通之,绳绳兮杂而不乱者,不过《大传》所谓天一、地二,以至天五且地十而已。《易》有太极;极,中也,一也;中自一也。是生两仪;仪,匹也,二也;匹而二也。两仪生四象,一、一不三、四分之以为四生数;四象生八卦,则六、七、八、九合之以为四成数也。四奇为阳,阳虽有生成之异,而各列于四方之正;四耦为阴,阴亦有生成之异,而同均于四维之偏,由正生偏,由偏成正也。一与三为奇,为阳之生数,而必待于六与八之阴数以为成。二与四为耦,为阴之生数,亦必赖于七与九之阳数以为成也。   自北而东,一而三,乃阳生之进数;而其自八而六,东而北,阴成之退数者,固已寓乎其中。自西而南,二而四,乃阴生之进数;而其自九而七,南而西,阳成之退数者,亦兼具乎其中矣。四方者,各以其阳奇居于正;四维者,各以其阴耦附于偏。然天数之有五,地数之有十,均合于阴阳之奇耦,而同谓之生成,乃独无所见于四方之位,何也?四象元五,八卦元十故也。然《易》之所以范围不过,曲成不遗者,正由假此天五与地十之虚数,以行其实用;于四象、八卦而成河图者,特不当效世习置五虚点于图中心,而附以十点,谬云五十,而不知其用也。   坎以一始于正北,而一五为乾六于西北;坤以二分于西南,而二五为兑七于西;震以三出于东,而三五为艮八于东北;巽以四附于东南,而四五为离九于正南。故阳得五而阴,耦得五而奇,阴得五而阳,奇得五而耦,是生数之所以成,成数之所以生者也。生数少于五,元所待以制中也,故阳数之一与三,自为中于乾六艮八成数之外。阴众而阳孤,坎故谓陷也。成数多于五,不能自适于中也,故阴数之二与四,取五于离九兑七成数之阳之内。阳正而阴偏,离故谓丽也。陷必止而求动,故帝出乎震。动所以取合,由分而。也。丽必顺而相说,故说言乎兑。说所以致分,由合而分也。   阳之进数坎,独为生数之始,由北顺行,东交于巽四;阴之进数坤,亦为生数之次,由西南逆行,东合于震三,.是阴阳之生数三、四俱前而合。考于时,今四月为乾月,卦六阳之交;坤月,卦六阴之承,故有巽元乾,帝出震而齐乎巽也。   阳之退数离,独得成数之中,由南顺行,西终于兑七;阴之退数艮,实始之由东北逆行,既北而西,究于乾六,是阴阳之成数六、七俱后而分。考于时,今十月为坤月,卦六阴之终;乾月,卦六阳载始,故有乾而元巽,说言、乎兑,战乎乾也。   天数始于一,则太极之全也,阳之正也;一析而二,则太极之分也,阴之偏也。一二参而三,则阳既唱而奇;一三转而四,则阴遂随而耦。由一与四唱于前,交对而为五,而其二与三随于后,亦交对而为五,是两其五。两五相伍,则十也。参以天五,是参伍也。古文之五久,古今文之十皆十,是其象也。变而通之,生数之所以成,成数之所以生也。   坎一、巽四而五,故乾六、离九而十五也,合之而二十。坤二、震三而五,故兑七艮八而十五也,合之亦二十。是一、二、三、四之十成六、七、八、九之三十,故河图之数止于四十,而虚用天五与地十,而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也。   生数之二五而十,虽分阴分阳,而俱以生数之阳载成数之阴,以维北若东,而中由以立。两其十五而三十,遂互阴'互阳,而又以成数之阴奉生数之阳,以维南若西,而中所以行也。立者,寄于虚以体其实;行者,布其实以用其虚也。一、二、三、四,交罗四象,而四互其虚五以为十,而为生数之体;六、七、八、九并包八卦,而四分其实五以为二十,而为成数之用;两五之合十,固已旁正而交为二十之分体。二十之分五,乃离合而统为天五之全用;十交五体,五周十用也。   坎一、离九而十,坤一不艮八而十,震三一兑七而十,巽四、乾六而十,皆一生一成也。一必九,三必七者,四方四奇之十阳十也。二必八,四必六者,四耦四维之十阴十也。是四五本二十,今则四十四。伍而什,皆所以分中于成数之实十四;什而伍,又所以合中于生数之虚五也。是五五而十,十什而五,参伍错综,其数从横斜正,倒之颠之,元不十五者也?   伍之而十,均十也。一与九之十,维坎维离。坎一居阴北,阳之始生,阴中之阳,阴极而生阳也。阳之一初而独立于中。离九居阳南,阳之终极,阳、中之阳,阳极生阴,丽于巽四、坤二生数之阴。阴不专立,而当九阳之盛际,阳旱合而制中者也。《说卦》谓水火相逮而不相射者,冬、夏之至也。冬至坎之自中,夏至阳极而阴中也。   二与八之十,维坤维艮;三与七之十,维震维兑。阳自下而升,由北东而极于南;阴自上而降,由南、西而极于北。此其交进交退以适于中者,阴阳东西之所纬,往复启闭之所涂,否泰通塞之期,而出震致坤,说言成言,而山泽通气以为春秋之分,所以曲而畅、旁而通之也。   至于四与六之十,维巽维乾,此又阴阳之始终。终始,天地之穷变,变通莫不由此制用。何以明之?阳自乾、坎,而艮、震自后而前,以合于东南之巽。阴自巽、离,而坤、兑自前而后,而分于西北之乾。   阳之生数一而三,总而四,而巽兼之;阴之生数二而四,总而六,而乾兼之。四而倍分之,则八节,与经卦所以序者,类而长之也。六而倍分之,则六阴六阳,十有二月,与重卦之所以列者,引而伸之也。、况乾之六虽二与四合而成,然以一合五亦成也。由五外交乎一而六,五犹生数,六已成数矣。乃自有生成之道焉。况合乎坎之一即中,故乾特以老阴而变九也。若巽但#5以一与三之生数而限之以四,阳气不足于数,元以自达于中,故借数于离九之中五,乃始得中而与坎对。中以四合五,乃至于阳之极位,极而必反,是巽、离兼数,所以九为老阳而变六也。   是特以乾、巽对十,而九六之变为然。至于乾、巽之互为分合、始终,则有不止此。震三、巽四合而雷风相薄,见于《怛》卦。巽当四月,则己如前说。若兑七乾六分而西北,乾当十月,则又未易以乾、巽对十为说而止者。乾阳也,数乃阴六,而位于坎前;兑阴也,数乃阳七,而位于坤后。故于乾、兑六、七之中,各借五为之乘除,而变乾之六而于参伍之前,有一乾在坎前,是乾之一出而为坎之一;兑之七而于参伍之后,有二兑在坤后,是坤之二入为兑之二也。乾、兑虽以成数之六、七互分,而坎、坤乃以生数之一、二互起于中矣。然而兑不名二,而坤名二;坎名一,而乾不名一。乾之所以不自名其一者,盖以寓其不入于数,而并包八卦之五与十生成之用,而为太极之全也。此以数言,则天一、地二,天地设位。以气言,则分阴分阳,阴阳相薄。而《易》所以行乎其中者,始由于是,则阳生之进数所以为阴成之退数,阴生之进数所以为阳成之退数,乃互进互退,迭生迭成,此其生生之易,一阴一阳之道,元所终穷也。岂不至精至变而至神者与?   又况《易》以一其三画,因得析而生八卦;二其三画,遂得错而成八八之卦。若其卦之成画,则止于六矣。乃复于乾独三,其三以至谓之九,何也?凡卦画如图,以五为中,必有九而后中,乃在五既中五之后。六为上爻者,盖其卦气之余也。生数既终,成数攸始,此九、六虚实之所以寄也。坤起于成数之六而实,乾极于成数之九.而虚。六乃坤数成始,附于图位,则以寄其乾九。九乃乾数成终,附于卦位,则以同于坤六。其六居退数之极,而进居乎坎中之前;九居进数之极,而退附乎离丽之后,故六于卦犹有位,九于卦已无位,而并寄位于六。而迭为九六者,九虚六实,因兼着其体用也。   且乾老阳也,坤老阴也,父母之谓也。少阴、少阳,则六子男女之谓也。少阴、少阳之数,则七、八也。乾元用九,坤元用六,合六十四卦,元有七、八,而唯有九、六。是男女者,亦由父母之所变,而随以变者也。凡物之产,莫不由于母,而莫名其父之德之在,故《坤》犹见于六画之体。而《乾》之九有其九用,而莫究其体之由,是所以神元方而《易》元体者也。   天一兼天五而六,地二合地四而六,五与六当十数生成互中之地,纳甲以戊己为中,纳戊以中乎坎,纳己以中乎离。戊己,即五六也,置于坎、离之中,所以见其互中也。六合二四,为地数之成始,见于卦之《坤》曰:龙战于野。即战乎乾。疑于阳而嫌于元阳,见阴之有待于阳也,故其道穷。而《坤》之用六不过,日:利永贞。天数之一、五、九,是所谓始中终九为天数之成终,见于卦之《乾》日:亢龙有悔。盈不可久,而不可为首;而《乾》之用九,则天下治,而见天则是见其行健,元所待于阴也。   一与九合为乾,则其数十,而十乃寄于天九之外,元所致其用矣。地道元成,而代有终,又有在于是,是筑论九、六之大凡,可以意讨也。河图之列,只.为经卦设,今而并及于重卦之体用也。经卦、重卦元往而不一阴.一阳,由奇耦之分合,以生始成终者也。   一、二、三、四而五同为生数,一至四,其实体;五,其虚用也。六、七、八、九而十同为成数,六至九,其实体;十,其虚用也。四象元五,八卦元十,坦然明白矣。   四方各具十数,总而四十,四隅各包五数,共为二十。二十则四其五,而虚用者各居其半;四十者八其五,而实体者兼会其全,故四象合八卦,而总之则四十也。五为立中之体而生,十为行中之用而成也;且五分于成数六、七、八、九之内,皆阴数少而阳数多。阴固偏,阳固正。五不得中而寄于四隅之偏,十合于生数一、二、三、四之外,皆阳数少而阴数多。阴亦偏,而阳亦正。十各成中而居四方之正,然则正则中,中则正也。五始既所以正位于虚用之中,十中又所以中立于实用之外,皆所以为一阴一阳之中道也。由阴阳中既复有阴阳,此体用中所以复有体用虚实,实虚始终,终始变化,生成相与为元所终穷者也。   又况五其五,而二十有五,亦天数也。六其五,五其六,三其十,而十其三,而三十,亦地数也。一且九,二且八,三且七,而四且六之各十,与本数虚用之十,以之伍其什,什其五,斯则大衍之数五十矣。而其兆始之一,寄中之五,藏其用于元形之天,则又出乎五十、十五之外,大衍所不得而用也。又恶知不用之用,乃所以用大衍者,以是见一阴一阳之谓道,参伍而错综之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有以见天下之迹,见天下之动,而知神之所为者,斯羲皇所以则河图而作《易》者也。孔子赞《易》,谓其至精至变以至于至神。吁,斯其至神者矣。   易图通变卷之一竟   #1『者终』,原作『终者』,据四库本乙正。   #2『至元丙戌』,四库本作『至元丙辰』,疑两说皆误。查《中国历代纪年手册》,元顺帝至元年问,无『丙戌』和『丙辰』年,唯至正年问有『丙戌』年。   #3『切至』,四库本作『精切』,疑当作『精切至』为宜。   #4『斯文宗』,四库本作『斯文宗主』。   #5『但』,四库本作『特』。   #6『祇』,原作『祇』,据四库本改。      易图通变卷之二   临川道士雷思齐学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